内容:烈士魂
1976年11月30日黄华道同志英勇牺牲、军民同志,我们永远怀念你、向党同志,我们永远怀念您!
第十五章 烈士魂
中国伟人毛泽东说:“要奋斗就会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又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命,替剥削阶级而死,就比鸿毛还轻。”
1950年-1990年的四十年时间里,由北加里曼丹革命组织领导的反帝反殖、反大马斗争中,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我们牺牲了很多优秀的北加儿女。他们为了追求理想,为了实现祖国的独立解放,他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敢于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的精神,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千秋记载英雄史,万世留名永长存。”
回顾我第四军分区数十年的革命斗争,为国为革命,捐躯的有30位。他们是:①居住在顺溪美禄坡的林友基、俞贤团、王福隆、张登昌;②巴拉术兴化芭有卢永发;③英基罗坡有陈世明;④百花河有黄世真;⑤王士来坡有张孔喜、黄聿开、陆盛协;⑥木桂兰坡有黄华道、詹赛琼、詹赛鸯;⑦廿四甲有余清寿、黄互富;⑧从外地调来工作而牺牲的有黄增安、张宫女、袁锦香、黄祯华;⑨光中学生有吴珍香、林秋云、王丽珍、黄和泰、邱顺真、潘启美和白益忠;⑩光中老师有黄声光和朱宋盘;①朱玉莺和陈干共也相当长时间在我分区工作后调往其他单位工作而牺牲。
这里,我对黄华道、詹赛琼、吴珍香、林友基、俞贤团五位烈士做一些介绍,以表示我对他们深深的怀念和敬仰。
第一节 1976年11月30日黄华道同志英勇牺牲
整十年来,由于敌我斗争日益尖锐,敌兵活动频繁,有的敌兵更蛮横无理的对待居住在后山的群众。一有风吹草动,就会以通共的罪名威迫利诱,他们为顾个人或家庭成员的生命安全,纷纷搬离,于是后山逐渐成了无人区。革命转折后,我们人少精干、活动范围缩小、后山广阔的胶林地,杂草丛生,成了安全区。但却成了山猪、鹿等的天堂。牠们成群结队从森林逐步转到橡胶芭,甚至来到江边寻食。
1976年中,我们就已发现有很多伊班人和华人进山打猎,有的用狗和网围捕,颇有收获。不久后,自卫团和兵营的地方民防队也乘机化白进山活动。
我们敏锐地感觉到,这些夹杂有坏蛋分子,频繁进山打猎,将直接威吓我军的安全。为了减少或避免不愉快的事件,我和军民同志分别各带一组到上头和下头张贴禁止进山打猎的告示牌、传单和标语。
1976年11月中,我和红军等同志到王士来、英基罗、达山等后山路口,猎人常活动的路线广贴告示牌和标语,并在重要路口散发传单(用油纸袋包住,防潮),然后完成任务回家。但不幸的是,军民一组却出事了。
1976年11月30日,军民和李勇同志是奉命到木桂兰和白花河后山等地执行
任务。据回来的李勇同志讲,当时已近黄昏,他们来到白花河后山一条无住家的支路,在完成贴标语等任务后,看到两个“猎人”手持猎枪从后山小路出来。我们要躲藏已是来不及,军民同志当时指挥若定,大声呼唤“后面同志”到路旁警戒(事实上他们只有两个人),让对方产生错觉,然后军民和李勇就迎上来者。我们道明来意,希望对方能遵守我们的决定。对方也主动表明身份是木桂兰兵营的民防队,是专为打猎而无伤害我军之意。初时双方在和平气氛中交谈,之后,敌人也愿意交出身上的猎枪子弹。但怀着对敌人刻骨仇恨的军民,决心要更有力打击敌人,他权衡当时一对一的胜算大,就决意要夺取他们手中猎枪。于是军民对李勇下达了命令,自己就大步向前要夺面前这位敌兵的枪。但是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当军民同志要缴面前敌人的枪时,他不肯并在慌乱中开枪,军民挥手将敌枪管拔开,没打中。在愤怒中军民也举起手中的来福枪,瞄准敌人开枪。李勇同志看到军民已动手,也举枪瞄准正在咫尺之远另一个敌兵头部就扣响了扳机,可恨的是,子弹打不响,再推第二粒时,子弹却不能上钩,却塞到枪膛中去。就在这时,李勇对面的这个敌兵也举枪朝军民同志射击,几乎是同时,军民的枪也响了,击伤了他所对付的敌人,而自己却被另一个敌兵射中,胸部中弹倒下去了。两个敌人拿着空枪,拼命夺路向树林逃命。李勇同志见状,立即抢步向前,拿起军民手中来福枪来射敌人。可是来福枪也出了故障。因枪膛太大,弹壳膨胀,子弹壳拉不出,他只能眼睁睁看着敌人跑向树林,消失得无影无踪。
李勇是新兵,加上天色昏暗,他对当地的地形路线也不熟,他尝试背军民回家,结果背不动。只好解下军民的腰带包,和来福枪就走。当晚却迷了路,第二天在群众的帮助下才慢慢寻找旧路回到住点。
军民同志不幸牺牲了,牺牲时才22岁。对他而言,22年对一个人的生命来说,实在是太短了。但在他参军7年来的革命斗争生涯中,他忠心耿耿、老老实实、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以及那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他的一生虽是短暂的,但却是伟大的、光荣的、闪烁着灿烂光辉的。他不愧是我党我军的好同志好战士、人民的好儿子。军民同志,你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噩讯传来,点内同志无不痛哭流泪。我们开了追悼会。会上,党领导根据军民同志生前的愿望和实际表现,宣布追认他为光荣的北加里曼丹共产党员。
由于军民牺牲事件,敌兵加紧在白花河巡逻,白花河住点已不能再住下去,我们决定转移阵地。当时我们只剩下八个人,便转移到达山安营扎寨。他们是于东、我、红英、明辉、思忠、大胜、李勇和卫红。
此时此境,许多同志的心情都是不平静的,特别是军民同志的牺牲和有的同志不要革命了,生死问题、个人问题、团结问题、低潮的严峻斗争,在考验着每个同志。我们是能经受得住考验的。来到达山住点,患难见真情,大家团结合作,同心协力。为了实现北加的独立解放,为了人类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我们还是坚决的坚持武装斗争,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坚持战斗下去。
第二节 军民同志,我们永远怀念你
军民同志,原名黄华道,福州籍,1954年出生于诗巫木桂兰坡,家中排行老大,有四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父亲是人联党的木桂兰坡骨干分子,是我们武装斗争时期的保干群众兼得力助手。
军民同志于1970年来参军,时年16岁。初为白花河民运组华区工作。1971
年民运组改编后,他主要活动地区在白花河、木桂兰、罗马安等地当宣传员,后来兼任军分区领导的警卫工作。1973年,“斯里阿曼”行动后,任我分区民运队副队长直至牺牲。
为缅怀对他的敬意,特此略述一二他的生前事蹟。
一,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刚参军时因年幼,父母不放心,想方设法叫他回家,但他不为所动,并誓言坚持革命到底;1972年,我分区出现了几位叛徒和逃兵,政府当局在空中散发大量反共传单和家属公开呼吁的传单,他不为所动,反而破口大骂叛徒和敌人的无耻行径。他积极团结身边同志坚持革命斗争,他还把传单捡回来当大便纸用,说是“敌人的免费服务”。1973年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他坚持留下来,并很快意识到所谓“和平谈判”是不对的,但他还是满怀信心,在黑暗中总看到黎明的曙光。
二,勤于学习革命理论。只上过小学教育的他,深知没有提高理论,是不能为革命肩挑重任。因此他勤奋好学,理论联系实际,努力进行思想改造。因此,他的理论水平提高很快,工作能力也相应提高。
三,认真对待技术工作。他写得一手好字体,为了搞好刻字工作,他反复学习,推敲《群众报》或其他资深刻字员的字体,很技巧的一笔一划学习。当时我分区负责抄刻的《少先报》,便是他用心的结晶,深获好评,为出版工作做出贡献。
写书法也是他的爱好,一有空,他就会拿起笔墨在旧报纸上练字。当时我们贴在学校、公共场所的“大字报”,就是他的精心杰作,深获得学校老师、社会贤达的赞赏。
有时他也参加学习做枪,做枪师傅说他是一块“好料”。
四,他健谈、幽默、歌喉好,深获群众、年青人的喜爱。
一次,我们刚吃完饭,天还没暗,他来到保干群众家要拿一件东西。可是不知怎么搞的,谈呀谈到“鬼”的问题。保干群众现身说法以亲身所见,如海鬼、水鬼、陆鬼、桥头鬼、鬼火等来说明确有鬼的存在,而军民同志则引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深入浅出,引经据典和亲身的经历阐述、批驳,证明没有“鬼”的存在。哗,可真热闹!连小孩子也卿唧呱呱的闹到深夜,大家获益不浅。深夜了,军民才回到营寨,却忽然才记得忘记了本来要拿回的东西。唉…。
平时,他凭着讲故事和讲话的技巧,幽默感让许多年青人、小孩子,都会不约而同地在他身旁坐下,瞪着双眼,静静地等待他开口,享受快乐的一刻。因此在群众中他的信誉很好。
五,敢于讲真话,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
1973年,“斯里阿曼”行动,他很快意识到是错了,心直口快的他,立即向军分区领导和党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当时天真无邪的我们,都是“完全相信党”,忠于党的。谁敢对党有怀疑,就会被批“不相信党”,甚至冠以“反党”帽子的罪名。为了搞清问题,大家进行了争论,但各有说词,难分对错,领导同志对党的路线正确与否,进行了民主投票,结果只有军民同志投了“错”的票。1974年文主席发表了“3.9”声明,就证明了他坚持的观点是对的。说明了他对大是大非的问题有较高的识别能力和坚定的革命原则性。
对上级同志有意见,他除了面对面提批评意见外,也敢于写越级信给党领导,以示对革命事业的关怀和负责。
当时有些同志,曾向保干群众借了东西没有及时还或损坏了也没有赔。军民知道后,除了对有关同志提出批评外,也主动向该保干群众赔礼道歉,使同志、群众深受教育和感动。
六,勇于牺牲,敢于战斗。
在多次反围剿斗争中,表现机智勇敢、镇定。在危险关头,总是冲在前,阻击在后。同志们都很放心跟他一起工作,一起战斗。
1970年8月22日,敌在我分区实施了长达74天的全日戒严。当时他还是一个新兵,更确切的说,他还只是16岁的小孩子。却肩挑尖兵的重任,终于冲破敌的重重封锁,把队伍安全带到百花河后山与特工队结合。
他坚决勇敢地参与了1971年的两次军事行动。在斗争中不断总结经验,增长了军事技术,丰富了对敌斗争的经验。
1972年,他带组摧毁了正在兴建中的木桂兰兵营。长了人民的志气,灭了馥人的威风。
1976年11月30日,军民同志在白花河执行任务,不幸牺牲。但他短暂的一生,却闪烁着生命的活力,斗争的毅力、力量的延续,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军民同志您的铁骨丹心,永垂不朽!
您的英雄气魄,永记史册!
您的英名,万古长存!
第三节 向党同志,我们永远怀念您!
向党同志,原名詹赛琼,1950年出生在砂拉越诗巫木桂兰坡的一个农民家庭里,福州籍。由于家穷,只在天真小学修完后即停学。小时便跟着父母种胡椒、种菜生活。长年的劳动,培养了她艰苦朴素、爱劳动的工作作风。
1970年参军,在王士来民运组搞群众工作。1971年民运组调整后,参加了四分区警卫队,除了搞群众工作外,也兼任卫生员工作。在参与小组打仗时,她也是一位出色的女战斗员。
1973年,“斯里阿曼”行动后,她留下坚持武装斗争,愿为北加的独立解放贡献力量。
1975年,调往三分区工作,并积极配合兄弟单位搞好各项工作。1976年,惊悉军民同志牺牲后,悲恸万分。不久,她参加了下游支队,转战华区、民族区,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革命工作。
我是1971年就与向党同志一起并肩战斗的,直到她调离四分区。1976年,我四分区全体同志渡江与三分区同志会合时,我们又见到了向党同志。她热情照应我们,并讲述别后情形和当前的工作状况。可当时她己是“大忙人”,常常因工作进进出出,不能陪伴我们闲聊。我们这些浅见寡闻的战士,可真是又羡慕又敬仰她呢!
1978年5月25日,老天爷下过一阵大雨后,还是下着蒙蒙细雨。向党和同志
们为护送领导同志,在过南蛮河后,在一条小路上被一位伊班妇女看见。在叫停不果后,同志们决定派向党等四位同志到附近一间“郎高”(郎高为伊班语,即小茅屋)了解情况。当时两位同志上了“郎高”,向党和倪新聚(益群同志)披着雨布在路旁守候警戒。可那个伊班妇女立即向敌兵报告了我军的消息。由于敌人情报准确、地形熟,很快沿路跟踪而来,远远就看到向党和益群,敌人枪声响后,两位同志中弹倒在血泊中。向党牺牲时才28岁。
廿八年光阴,对向党同志来说,实在是太短暂了。可向党同志的一生是伟大、光荣的。她忠于革命,忠于党,她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她严以待己、宽以待人,她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他牺牲小我完成大我,她为我们树立了一个革俞战士应具有的光荣典范。因此,她的英名是永垂不朽的。她的英雄气概永活在人民心中。
为缅怀对向党同志的哀思。在此,略谈她的一些生平事迹。
(一)勇于破私立公,勤勤恳恳为革命作贡献。
1970年尾,向党父亲去世,在党和领导同志的允准下,她回家奔丧。可刚参军不久的她,回家治丧完毕后,在家人和亲友的劝诱下,她要不要重返武装部队的矛盾斗争很大,处在十字路口徘徊。同志们知道后,每人写一封鼓励她坚持斗争的信。这给她带来很大的精神力量。她两眼噙着泪水,手捧战友们一封封充满阶级友情的信,这使她下决心重返部队,决心为党为革命多做奉献。大斗争大进步,从此她积极、勇敢、乐观坚持战斗在武装斗争的最前线。
有一次,她收到家里寄来的一盒“高丽参”和其他补药。家属是指名道姓要给向党的。可她只留一条蒌自己备用,其他的全部交给党组织集体处理。回到住点后,她又把自己的一条葵分一半给一位女同志。后来一位同志要到远方去战斗,她又把剩下的半条葵送给他。她说,“远方战斗,条件差,困难多,更需要这些东西,我们不要紧。”看!多好的战士呀!她这种先人后己,大公无私的革命精神,深深感动了所有在场的战友。
大约是1974年吧,她得了一种怪症。两只手痒得发狂,后来胸、背部也痒得很厉害,然而她每天还是有说有笑。另外,由于长期在潮湿的环境下生活,她也患有风湿病。天气不好时,双脚膝盖酸疼难当。但她坚持负重背粮,甚至还争着去当尖兵、开路,有时也负责断后灭迹。为了革命工作,她经常进进出出背粮、跑交通、侦察敌情。回营地后,己非常疲倦,需要休息,但她看到营地内同志们都很忙,她又主动要求去站岗、炊事或帮忙洗衣裤、烘干衣裤,同志们深受感动。
向党同志和军民同志是一起来参军的,又是同乡,又是同学,长期一起工作,两情相悦,逐步发展为爱慕对象关系。后来,由于革命工作需要,她服从工作分配到三分区工作,虽然两地相思,但他们俩都能同心同德、坚持积极乐观战斗。1976年惊悉自己的爱慕对象军民同志不幸为革命壮烈牺牲后,她悲恸万分,在党和同志们的关怀下,她抚平了内心的伤痛,又坚强地乐观坚持战斗。不久,为了安抚和关心军民家属,她在领导同志的批准下,返回四分区,见到了军民同志的母亲和父亲,彼此抱头痛哭。虽当时并未坦承婆媳关系,但亲情已显露无遗。她鼓励亲人要永远记住这阶级仇、民族恨、亲人痛。一定要更好地坚持革命武装斗争,为完成军民烈士未完成的使命,把革命进行到底。
(二)敢于战斗、敢于胜利,向党是女中豪杰。
1970年8月,敌人向四分区进行长达74天的全日戒严。刚参军的她,就面对生死的考验。在反围剿斗争中,充分表现了她对敌斗争的胆略。在敌兵四处穿插、围困的当儿,她敢大胆摸到群众区搞粮食、砍生香蕉心等。在住点被敌人突击时,她镇定地跟着同志们一起撤退,一路上连碰几个敌人旧兵营,其中一个还是敌兵当天刚搬跑的呢!同志们问她:“会怕吗?”她说:“说怕是有一点的,但那有什么可怕的呢!要革命,就要跟它作斗争。”
打仗本是男儿事,然而向党从小就羡慕花木兰、穆桂英,后来参加革命了,更加敬仰江姐、刘胡兰等英雄人物,决心要好好向她们学习。因此,每当有军事行动,她坚决主动要求参加战斗。
1971年,她成功参加了一次地雷战;1972年她参加了烧毁正在兴建中的木桂兰兵营的战斗;1975年,她积极参加了三分区的“木山斗争”,然后转移到中南村又打响了地雷战。地雷是由她负责压响的。
1976年,3月27日,她与同志们来到丹章公集后山的一座荒屋。向党和一个
同志上了荒屋,楼下两位同志在休息。突然楼下两位同志听到芭里有踩断树枝的声音,立刻通知楼上的同志。当同志们下楼梯时,敌我双方同时发现,敌人猛向我方扫射。我方处于非常不利的地形下,向党和同志们都镇定、机警拿走所有物质,安全撤退。一位同志在撤退的路上埋下了两颗“踏雷”,将沿痕迹追来的敌兵炸死炸伤。
当尖兵和后卫是大队行军两项艰难的重要差使,而这些工作往往是由精干的男同志担任的。然而性格刚强的向党同志,常常是主动争着去干,有时同志们也安排她去后面灭迹。她二话不说,便拿起灭迹棍,在后面小心翼翼扫来扫去。她说:“女同志要学会独立,力顶半边天,不能什么事都依赖男同志。”多么豪放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真有巾帼不逊男子汉的风范。
(三)对卫生工作尽职尽责
参军不久的向党同志,便参加了卫生员学习班。由于她勤学医理,敢于钻研、实践,诸如学针灸时,她都先在自己身上找穴位、找针感。因此进步很大。就因为她“敢”字当头,敢在实际工作中去摸索、去学习,所以深值同志们敬仰的。
记得她第一次替伤员动手术是在1972年11月13日,那是一位去峇都工作,因驳火受伤的女同志,弹头从侧腰进去,卡在胸部的皮层下,用手还可压到弹头。
她大胆地进行了局部麻醉,然后用锋利的刀片,切开皮层,取出弹头,手术成功。
事后她告诉同志们,“当看到鲜血不断地流出来,心里有些慌,两手也有些颤抖,不听使唤,但我不断用毛主席语录来鼓励自己,终于战胜惧怕,把手术做好。”从实践中,她学到更多东西,胆量也就更大了。从此,部队内有什么刺伤、刀伤、骨折等,她都能胜任,深获好评。
拔牙虽不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但第一次必须有勇气、有胆量去实践,否则永远是不会的。向党同志第一次学拔牙是在一位公开同志(即小林同志)的指导下开始的,当时她虽然带着颤抖的心,但在同志(被拔牙者)的鼓励下,在小林同志耐心指导下,终于拔牙成功。以后,她又连续拔了几颗牙,终于逐步掌握了技巧。熟能生巧嘛!从此,她成为部队、群众中著名的“牙医师”了。有位被她拔过牙的老群众,获悉向党同志牺牲,流着眼泪,盛赞向党是位好同志。
1977年,她参加部队由张秀琴医生领导下的卫生员学习班,成为一位名副其实的卫生员。回来后,我们调皮地叫她为“高级卫生员”。
(四)热爱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
由于向党同志性情开朗,很会说话,加上舞姿优美、歌声甜美,一碰到群众,便像亲人般在一起,因此群众(包括青少年)都很欢迎她。
她重视在群众中搞福利工作。如果条件允许,她也下地帮忙採胡椒、拔草、挑土、施肥、劈柴等,群众常夸她是劳动能手。若群众有什么病疼,也会主动找她帮忙,因为群众知道她是个卫生员。
在工作中,她除了进行政治思想宣传外,也关心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家庭关系问题。她也常常帮助群众解除思想矛盾斗争、家庭纠纷等,群众深受启发。
当年,我分区出了多位逃兵和叛徒,群众深受其害,因此害怕接触我军。由于向党、军民等同志长期沉着稳重的工作作风,深深得到群众的爱戴与信任。因此,群众向我们同志提议,如果是向党、军民等同志来,他们一定欢迎,一定会支持的。
(五)认真看待批评与自我批评
她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敢于承认和检讨,时刻要求自己在斗争中学习,在失败中成长。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错了就改嘛,吸取经验教训嘛。因此她进步很快。
她对同志(包括领导同志)有意见也会主动、诚恳地提出批评。这也是她爱护领导、关心同志的一个表现。为了革命,她经常是抱着“宽以待人、严以待己”处世之道,与同志们一起在愉快、团结合作的气氛中工作。
在每次的检讨会上,当同志们向她提批评意见时,她都会认真听取,抱着“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即使有时批评是主观的、片面性或与事实不符,过后她亦冷静听取,并给予谅解。
在1977年时的一次入党讲评会上,同志们对她提出了许多尖锐的批评,有些意见是片面的、主观的。会后进行民主投票,她落选了。这使她非常难过,流下了眼泪。初始她陷入痛苦的矛盾斗争中,她感觉自己的满腔热情,像被浇了一盆冷水好几天都不喜欢讲话。后来,我找她谈心,并鼓励她继续努力,党是始终敞开着大门欢迎的。最后她诚恳地说:“这次入党讲评会,给我教育很大,使我真正懂得自己还存有很多缺点,这使我很难过,我对不起党。即使会上有些批评是不正确的,但我会严格要求自己,更好地勉励自己,并以这次讲评会为前进的动力,努力改造非无产阶级世界观。请党放心,请同志们放心,我绝不会让你们失望的。”这是多么好的体会啊,体现了她认真的自我批评,虚心求上进的。我也深受感动,并真诚地祝福她。
1978年5月25日却传来向党同志牺牲的噩讯,我们为失去一位好战友而痛哭
流泪。然而她以实际行动,完成了她的决心和愿望。在追悼会上,党领导根据她生前愿望和实际表现,追认她为光荣的北加里曼丹共产党党员。
安息吧!向党同志,我们永远怀念您!
詹赛琼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