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序一;序二;序三;自序
序一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北加共产党和砂拉越解放同盟所领导的反帝反殖斗争,是砂拉越人民坚持斗争的必然产物,不但坚持斗争长达四十年,并还把斗争提高到新的水平,是个重要的人民斗争阶段,也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研究,总结和继承与发扬的。《征山追月话当年》的作者俞诗东,回忆了他走过的人生,尤其是详实、生动和富有吸引力的重视了他参加革命和武装斗争的经历,不失为我们提供了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和对历史资料的有益补充。
在回忆录中,他还重登四篇描述烈士光荣事迹的文章,令人更好了解过去的革命精英和烈士的高尚情怀令人对烈士的怀念,崇敬和受到激励。
这个回忆录,也详实的反映出,老俞少年就参加革命后,向来都坚持正义,忠实地接受革命组织的领导和教育,不断地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断地坚持思想改造和破私公立,不断地经受种种艰险的斗争考验,并终于成长为我们智勇双全的军政干部。这是我们所有工农出身与战友成才的必经道路。可知,革命斗争能出智慧出人才,也是培养干部的好学校。
老俞参加革命斗争后,能够对革命作出杰出的贡献。重回家后,再经奋斗,又成家立业,并参加社团活动和对社会公益作出可贵的贡献,他确实尽了做人的责任,是难能可贵的。
洪楚廷 19-05-2017
序二
俞诗东的《征山追月话昨天》,再次展现了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砂拉越英雄儿女们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砂拉越独立而进行气壮山河的武装斗争,是砂拉越人民反殖斗争史上的光辉一页。“昨天”那场武装斗争虽然没有完全成功,但是赶走了英殖民者,砂拉越获得了部分主权,捍卫了砂拉越人民的部分权益,还是值得所有参与者包括俞诗东的回忆和自豪。
在新老殖民者及其代理人的长期掠夺下,砂拉越丰富的资源大量损失,砂拉越人民的生活越来越辛苦。现实证明,砂拉越儿女们“昨天”那场反对殖民统治、争取砂拉越独立的斗争是完全应该和正确的,是值得今天砂拉越人民的回望和纪念的。
从这一回忆录中,我们看到先辈们“昨天”为了反抗殖民统治、争取砂拉越独立是那么的不怕牺牲,敢于斗争,勇于和善于克服困难,坚毅不拔,奋斗不息的精神,深值得今日人们学习和发扬。
俞诗东在《征山追月话昨天》中写到:“砂拉越解放同盟(后期的北加里曼丹共产党)始终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有幸赶上这趟列车,并把最宝贵的青春献给了独立解放事业,更庆幸在人生最美丽的黄昏岁月,还能继续做著有益社会的工作。“”。即将踏入古稀之年,暮然回首来路时,庆幸自己走的是一条不分种族、不分籍贯、有益于推动社会改革的正义之路,是一条为人民服务之路。虽然个人能力有限,贡献不大,但已经尽力而为。一句话,不枉此生。“”如果有‘来生’供选择,我仍然会选择这一条路。
俞诗东作为一个朴素而正义的农村孩子,在接受了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后,始终坚定信仰和信念,并为争取砂拉越的独立事业作出贡献,值得欣慰和赞赏。
王连贵 15/5/2017
序三
欣喜获悉又一位战友出书了!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书是出于一位小六未念完就辍学的农家子弟。但由于他--俞诗东参加了“森林社会大学”,长期自觉的、持之以恒的勤学多练,又勤于思考,他进步得很快。他的写作等方面的水平,今天已大大的超越了许多学历高于他的朋友。在此,我热烈祝贺他的新作——《征山追月话昨天》付梓出版,也赞尝他的成就与付出之贡献。
一位平凡的人,当他参与不平凡的事业,在斗争中可以铸造自己的人生变得不平凡。
我们许多同志,特别是在贫困环境生活中、长期从事艰辛的劳动,经过正能量的熏陶教育,可以培养良好的德性、气质。再经历革命熔炉的淬链,长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先进的理论知识,在斗争中坚持改造,可以塑造自己具有刻苦耐劳、朴素节俭、孝敬长辈、尽责敬业、努力拼搏、勇敢战斗、克己奉公、遵纪守法、言行一致等高尚优良的品德,可以造就成人民的优秀几女、祖国最可爱的人。
俞诗东从小在农村受革命话动的耳濡目染,还参加小组学习,参加各种革命活动。1968年毅然放下家庭个人利益,决然参军去。23年来,他积极参与群众工作、积极份子工作、警卫工作、杀敌夺武等工作与斗争,后期还带领同志们向东北新天地挺进,在那广袤的舞台上,上演一出有声有色、生动活泼的动作剧。在长期的艰难的斗争条件、恶劣的环境下,他经受了苦、死、个人爱情等种种的考验,在斗争中锻链成为德才兼备的党干部与军事指挥员。
参军23年,他交了圆满卷子,这是他一段丰厚精彩的人生经历,赢得了应有的政治荣誉,也是一生挥之不去的、美好的回忆。在人生新阶段,除了搞好自己家庭,写回忆录,珍惜出生入死战斗中结成的情谊,也把以往所累积的经验、所培养的作风,发挥余力,贡献社会。
个人回忆录是一个人生命的人生痕迹的记录,也是当年云海翻腾、风雷激荡岁月的缩影,是一个时代的见证。在回忆录中,除了描述人生妙文趣事,也记载有个人与革命的坎坷经历,不但沈淀了自己最真实的一生,也重现了特别是OMT武工队前后的悠悠岁月。都值得后人与历史工作者去阅览与研究这一段历史。
人终究要离开这个世间,但个人精神,特别是精神财富可以永恒的。希望我们在历史责任感、使命感的感召下,著书立作,传递智慧,传承财富,发扬可贵精神,遗留后代。
真诚愿与作者共勉,为序。
扬帆 2017年5月10日
自序
第二册友谊丛书《林中猎奇》的出版,第一次引起我要写回忆录的念头。2005年,友协举办一项大型活动,一位诗巫人在古晋当某报记者,采访好多位(包括我在内)老朋友,她要编写一本革命前辈的采访录。年底我出席晋汉省友谊俱乐部庆典,他再次鼓励我应该去写回忆录。当时,我也告诉她“下决心要写”。
“下决心”比较容易,大略想想好象不难写。可是真要动笔时,许多问题就出现了。要从哪里写起?要以什么体裁写?许多印象比较深刻的片断故事,都已刊登在友谊丛书中,还要重复吗?普通一兵的回忆录有多少市场?又有多大意义?..… 会不会让人非议“在宣扬自己”?部队里的人和事怎么写?......
糊里糊涂草稿有二十多页,回头一看,枯燥无味,许多“故事”也都记不完整。列出大纲,又怎么把它们连接起来?要把数十年经历用文字重现出来,深感力不从心。加上后来友谊协会工作的增加,写回忆录几乎陷入停顿状态。
《林海遗珠》的出版,再次激起我“写”的决心。以小说形式,我的文化水平肯定不行。《风雨并肩行》的出版,明确了我应采用的写作形式。2015年8月,卢友爱友来电说“你也可以把过去写过及发表过的文章,整理,编辑出版...….”。这个建议来得正是时候。
通过回忆录,更清楚自己是怎么走过来的。深深感觉个人的经历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是那一时代年青人的缩影。为自己有幸参与其中而无比荣耀。
写回忆录,对自己是一项挑战,学习和提高,也希望借此能为历史留多一道痕迹。虽然只是一部粗糙,某些地方甚至词不达意的作品,但它还是作者的“精心制作”。期望各位老友和看官,都能不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