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国阵政府採用什么惠民措施或亲民手段,在第13届大选完成之前,都不再可能出现什么转机。假如国阵政府越慇勤,效果可能越糟糕,这就是政治学中的反比效应。
作者: 迦玛
马来西亚看似一个半民主、半封建、半资本和半福利的君主立宪国家,这样说是因为这国家的制度有点东不靠西不就。大马政治的基础其实是选票,大家搞政治只为一个目標,就是拼资源和分配权,其政治意义直接的程度,跟土匪下山如出一辙。 拋开选票谈政治,那是白痴。
董总诸公去年劳碌抗爭,从年头抗到年尾,泼出去的是「大X憨」,收回来的是马华与《星洲日报》的冷嘲热讽,聊可安慰的仅有首相署部长纳兹里的一份小小诚意:「董总並非坏人。他们非常亲切,都是一群老人」!
今天,距离大选的日子似近还远,首相拖来拖去举棋不定的唯一因素,就是算不准国阵究竟能拿多少选票。这点焦虑连老神在在的董总也看得千真万切。歷史上5年一次的大选即是董总华教运动的活跃期,这么说並不新鲜,董总是超越政党,不超越政治;超越空间,不超越时间。
从325到520,从719再到920,最后全力以赴在1125把抗爭的人数推上了一万。这一年5次大集会,课题从师资短缺到华教救亡,从关丹独中到昔加末独中,从国语课本到教育大蓝图;每一场运动都把马华公会搞得精疲力尽,每一轮抗爭都搅得《星洲日报》鸡犬不寧。
大时代起了变化,以往华教半个世纪的抗爭,人口从过去的45%抗爭到今天的23%,独中从过去几百所抗爭到今天的60所;这50年里,没有任何一位在任首相去董总拜过年,国阵政府若非对董总恨之入骨,就是从未把董总放在眼里。但是今非昔比,在强烈贫富悬殊的催化下,马来社会现在一分为二,中下阶层或者说朋党利益集团之外的马来人已经揭竿起义,佔人口23%的华人选票,成为了马来社会两派的必爭票源。
用邓小平的精神来理解今天的现实,你就会明白:选票才是硬道理!于是,董总向首相发出了新年团拜的邀请。这本是根本激不起浪花的一纸邀请,首相不去也没有人会在意,就连安华也没想过要去董总拜年。或许可以考证一下,公正党成立了十多年,安华曾否参加董总团拜?林吉祥曾否去董总拜过年?2013大年初八,董总的面子突然大得连面子书都盛不下了!
据可靠消息透露,首相署部长许子根是纳吉前来这场团拜的主要推手,他不止一次敬言首相。许子根的逻辑是这样的:华人社会没有什么共同价值,华教是唯一能够刺痛华社神经线的死穴。要让华人觉得被重视,最好趁著华人新年到董总走一趟,什么话都不用说,意思到堂就好。首相您这趟董总之行,是55年来的「破冰之旅」,华社岂不感动得痛哭流涕!
首相一直考虑著:去,还是不去?纳吉的犹豫完全可以理解。上台3年多,从来就没与董总任何人谋面,更不知叶新田何许人也。贸贸然临时抱佛脚,非但感动不了华人,最终反落个全城新年笑话,实在不划算。更为难的是老二慕尤丁,他是教育部部长,背后又是马哈迪,整个巫统鹰派早不就爽纳吉跟董总眉来眼去,这可不是「摸著石头过河」那般儿戏!
首相要去董总团拜?这消息对蔡细歷和魏家祥而言,简直就是黄莲拌年糕,掛不住脸的苦年。首相身边幕僚都知道,这年头凡在华社对马华不利的东西,没准国阵都能用来翻身。所以老蔡越是苦劝,首相越觉得子根言之有理。于是,首相启程准备「破冰之旅」的消息不径而出。
对马华而言,华教是其终身政治资本,且几乎是唯一的政治资本。马华有句壮言,就是「与华小共存亡」,听起来好惨烈。细想之下,为何不是「与独中共存亡」,为何不是「与华教共存亡」,而是把自己的生死锁定在华小呢?去年一年马华饱受董总折磨,无论是华小师资、变种独中,还是教育大蓝图,马华都频于拆东补西,灰头灰脸,四面楚歌。
烟囱政治下,朝野领袖对于华教问题的角度和结论其实没有多大差异。朝野领袖对于华教在华社的地位,对华人思维模式的认知也是一模一样。有趣的是,当民联得知纳吉將赴董总团拜后,公正党主席旺阿兹沙第一时间在其除夕献词中声明,「只要民联执政,將立即承认独中统考文凭,並制度化增减华小」。民联的橙皮书虽未这样写,但此时放话正合时宜。
国阵难恢復形象
如果民联可以满足董总所有要求,国阵却无法给出任何承诺,首相纳吉的「破冰之旅」意义何在?这时有人不服气地说了:「你信那么多?民联开的是空头支票」!拜託,好歹人家有张空头支票,兑现的条件还是先执政,可这种支票不开白不开呀。现实点吧,如果纳吉不怕得罪马来社会,不怕得罪巫统鹰派,那就直接给现金好了;如果55年不能解决的问题,大选前一晚彻底解决了,这般效率和诚意你相信吗?
对董总来说,纳吉的到访无疑是新年最大贺礼。正如署理主席邹寿汉所言:「首相今日的蒞临將有助于董总这个捍卫母语教育非政府组织,撇除过去被指『反政府』、『反国家』和『极端分子』的標籤」。
这些標籤当然不是华社给的,而是《马来前锋报》的杰作。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份大礼算是「榴莲当头」,重重砸在马华公会的脑袋瓜上,让老蔡和小魏一夜谢顶,突现苍老。
前来董总「破冰」的,除了纳吉,也有安华。这显示占国內人口23%的华人將是第13届大选的造王者。华社全力维护的华教阵地,是本届大选兵家必爭之地。安华深諳华人对巫统的仇恨,华人也盼望安华可以实现他们推翻巫统的愿望,所以不论安华说什么,他们都会支持;不论安华承诺什么,他们都愿意相信。所以团拜现场可看到「I LOVE new PM」的標语被高高举起。
烟囱政治下,华教课题只能政治协商,不可能技术解决。《星洲日报》图文並茂,头版头条大標题:纳吉冒险破冰。
冒什么险呢?当然是来自巫统的风险,说明纳吉不惧巫统內鹰派的反对,我行我素对华人亲善,是华人可以信赖的好领袖。破什么冰呢?
当然是封杀华教的寒冰,证明纳吉不但身体力行送儿子学华语,还大刀阔斧承认独中统考,是华教未来求翻身的大救星。
有件事情是一些人所不愿意相信和接受的,那就是国阵政府在华人社会中的信任与形象已彻底坍塌。所谓坍塌,意思就是指短期內不可能再还原。
这就是说,不论国阵政府採用什么惠民措施或亲民手段,在第13届大选完成之前,都不再可能出现什么转机。假如国阵政府越慇勤,效果可能越糟糕,这就是政治学中的反比效应。
新年之后,华教的课题能解决吗?听说首相邀叶新田来府上谈,结果只能有3个:一是让董总捞个满堂红,二是只满足董总一半,三是董总什么也捞不到。
不过无论如何坐標只有一个:大选前!那影响又是什么呢?其实对国阵的华裔选票著实没啥帮助,越拖得不耐烦,华裔选票就流失越多。然而,烟囱政治下,华教课题是永远解决不完的。
唉,政客啊政客,看来史上Kiasu的大马人,真乃比比皆是!
董总诸公去年劳碌抗爭,从年头抗到年尾,泼出去的是「大X憨」,收回来的是马华与《星洲日报》的冷嘲热讽,聊可安慰的仅有首相署部长纳兹里的一份小小诚意:「董总並非坏人。他们非常亲切,都是一群老人」!
今天,距离大选的日子似近还远,首相拖来拖去举棋不定的唯一因素,就是算不准国阵究竟能拿多少选票。这点焦虑连老神在在的董总也看得千真万切。歷史上5年一次的大选即是董总华教运动的活跃期,这么说並不新鲜,董总是超越政党,不超越政治;超越空间,不超越时间。
从325到520,从719再到920,最后全力以赴在1125把抗爭的人数推上了一万。这一年5次大集会,课题从师资短缺到华教救亡,从关丹独中到昔加末独中,从国语课本到教育大蓝图;每一场运动都把马华公会搞得精疲力尽,每一轮抗爭都搅得《星洲日报》鸡犬不寧。
大时代起了变化,以往华教半个世纪的抗爭,人口从过去的45%抗爭到今天的23%,独中从过去几百所抗爭到今天的60所;这50年里,没有任何一位在任首相去董总拜过年,国阵政府若非对董总恨之入骨,就是从未把董总放在眼里。但是今非昔比,在强烈贫富悬殊的催化下,马来社会现在一分为二,中下阶层或者说朋党利益集团之外的马来人已经揭竿起义,佔人口23%的华人选票,成为了马来社会两派的必爭票源。
用邓小平的精神来理解今天的现实,你就会明白:选票才是硬道理!于是,董总向首相发出了新年团拜的邀请。这本是根本激不起浪花的一纸邀请,首相不去也没有人会在意,就连安华也没想过要去董总拜年。或许可以考证一下,公正党成立了十多年,安华曾否参加董总团拜?林吉祥曾否去董总拜过年?2013大年初八,董总的面子突然大得连面子书都盛不下了!
据可靠消息透露,首相署部长许子根是纳吉前来这场团拜的主要推手,他不止一次敬言首相。许子根的逻辑是这样的:华人社会没有什么共同价值,华教是唯一能够刺痛华社神经线的死穴。要让华人觉得被重视,最好趁著华人新年到董总走一趟,什么话都不用说,意思到堂就好。首相您这趟董总之行,是55年来的「破冰之旅」,华社岂不感动得痛哭流涕!
首相一直考虑著:去,还是不去?纳吉的犹豫完全可以理解。上台3年多,从来就没与董总任何人谋面,更不知叶新田何许人也。贸贸然临时抱佛脚,非但感动不了华人,最终反落个全城新年笑话,实在不划算。更为难的是老二慕尤丁,他是教育部部长,背后又是马哈迪,整个巫统鹰派早不就爽纳吉跟董总眉来眼去,这可不是「摸著石头过河」那般儿戏!
首相要去董总团拜?这消息对蔡细歷和魏家祥而言,简直就是黄莲拌年糕,掛不住脸的苦年。首相身边幕僚都知道,这年头凡在华社对马华不利的东西,没准国阵都能用来翻身。所以老蔡越是苦劝,首相越觉得子根言之有理。于是,首相启程准备「破冰之旅」的消息不径而出。
对马华而言,华教是其终身政治资本,且几乎是唯一的政治资本。马华有句壮言,就是「与华小共存亡」,听起来好惨烈。细想之下,为何不是「与独中共存亡」,为何不是「与华教共存亡」,而是把自己的生死锁定在华小呢?去年一年马华饱受董总折磨,无论是华小师资、变种独中,还是教育大蓝图,马华都频于拆东补西,灰头灰脸,四面楚歌。
烟囱政治下,朝野领袖对于华教问题的角度和结论其实没有多大差异。朝野领袖对于华教在华社的地位,对华人思维模式的认知也是一模一样。有趣的是,当民联得知纳吉將赴董总团拜后,公正党主席旺阿兹沙第一时间在其除夕献词中声明,「只要民联执政,將立即承认独中统考文凭,並制度化增减华小」。民联的橙皮书虽未这样写,但此时放话正合时宜。
国阵难恢復形象
如果民联可以满足董总所有要求,国阵却无法给出任何承诺,首相纳吉的「破冰之旅」意义何在?这时有人不服气地说了:「你信那么多?民联开的是空头支票」!拜託,好歹人家有张空头支票,兑现的条件还是先执政,可这种支票不开白不开呀。现实点吧,如果纳吉不怕得罪马来社会,不怕得罪巫统鹰派,那就直接给现金好了;如果55年不能解决的问题,大选前一晚彻底解决了,这般效率和诚意你相信吗?
对董总来说,纳吉的到访无疑是新年最大贺礼。正如署理主席邹寿汉所言:「首相今日的蒞临將有助于董总这个捍卫母语教育非政府组织,撇除过去被指『反政府』、『反国家』和『极端分子』的標籤」。
这些標籤当然不是华社给的,而是《马来前锋报》的杰作。然而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份大礼算是「榴莲当头」,重重砸在马华公会的脑袋瓜上,让老蔡和小魏一夜谢顶,突现苍老。
前来董总「破冰」的,除了纳吉,也有安华。这显示占国內人口23%的华人將是第13届大选的造王者。华社全力维护的华教阵地,是本届大选兵家必爭之地。安华深諳华人对巫统的仇恨,华人也盼望安华可以实现他们推翻巫统的愿望,所以不论安华说什么,他们都会支持;不论安华承诺什么,他们都愿意相信。所以团拜现场可看到「I LOVE new PM」的標语被高高举起。
烟囱政治下,华教课题只能政治协商,不可能技术解决。《星洲日报》图文並茂,头版头条大標题:纳吉冒险破冰。
冒什么险呢?当然是来自巫统的风险,说明纳吉不惧巫统內鹰派的反对,我行我素对华人亲善,是华人可以信赖的好领袖。破什么冰呢?
当然是封杀华教的寒冰,证明纳吉不但身体力行送儿子学华语,还大刀阔斧承认独中统考,是华教未来求翻身的大救星。
有件事情是一些人所不愿意相信和接受的,那就是国阵政府在华人社会中的信任与形象已彻底坍塌。所谓坍塌,意思就是指短期內不可能再还原。
这就是说,不论国阵政府採用什么惠民措施或亲民手段,在第13届大选完成之前,都不再可能出现什么转机。假如国阵政府越慇勤,效果可能越糟糕,这就是政治学中的反比效应。
新年之后,华教的课题能解决吗?听说首相邀叶新田来府上谈,结果只能有3个:一是让董总捞个满堂红,二是只满足董总一半,三是董总什么也捞不到。
不过无论如何坐標只有一个:大选前!那影响又是什么呢?其实对国阵的华裔选票著实没啥帮助,越拖得不耐烦,华裔选票就流失越多。然而,烟囱政治下,华教课题是永远解决不完的。
唉,政客啊政客,看来史上Kiasu的大马人,真乃比比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