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国在以巴课题上给予人道主义的关怀是合情合理的,但任何救援与帮助都应该在我国的能力范围内。就如同救生员需要先确保自身安全才能救人,孤儿院也会先确保领养人拥有抚养孩子的能力才会同意。我们在高举著锦旗接收难民之前,是否已经做好了让大家都能安稳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准备?尤其是那些早已在我国避难的难民和无国籍人士,他们长期居住在我国,却迟迟得不到应有的人权保障,我们是否能先处理好,并接纳这些群体?政府又是否能保证现在接收回来的难民,未来不会面对同样问题?
张孝仪:雪中送炭是好事但需理智
2024年8月20日
8月16日,我国派出的两架大马皇家空军飞机成功接载了127名在以色列冲突中受伤的巴勒斯坦人返回我国接受治疗,实现了此前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8月4日表示将尽一切努力接应在以色列冲突中受伤的巴勒斯坦人,并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治疗和护理的重要承诺,也展现了马来西亚在国际人道主义问题上的积极立场。
自以巴冲突爆发以来,首相在外交政策上便公开表达对巴勒斯坦的支持,并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文表示,这不仅是阿拉伯国家的问题,更是全球人道主义的议题。他呼吁国人支持巴勒斯坦人民争取自由的斗争。不久后,第一场大规模集会在武吉加里尔亚通体育馆举行,同时国内还掀起了一股杯葛潮,用消费抵制的方法对以色列商品和以色列相关企业表示抗议。
这场杯葛潮,虽然提升了国际社会对我国立场的认同,但也将我国经济困境推向了国际社会,同时影响了本地员工的利益。这不禁让人开始思考,我国对巴勒斯坦的支持是否已经过度?
国内的叹息
持有大马星巴克品牌的成功集团创办人兼顾问丹斯里陈志远曾出面解释,我国的星巴克是由国人持有的公司,没有任何外国股东。而且门店中约80%的员工都是穆斯林,杯葛行动只会伤害我国自己的员工和企业,因此希望国人停止对本地星巴克的杯葛。
工程部长,同时也是砂拉越加帛区国会议员拿督斯里亚历山大此前也曾公开表示,砂拉越无法收容难民,因为当地仍有许多贫困人口需要特别关注和照顾。他认为,能够帮助难民的人应通过捐款等方式提供援助,而非直接收容。砂拉越旅游部副部长拿督陈超耀也同意这一观点。
在以巴问题上,人民并没有完全赞同现有的支持与声援方式。尤其是这其中有些方式表现得并不理智,使得马来西亚在塑造一个积极的人道主义形象之时,却导致国内经济、医疗、社会承担起更大的压力。笔者认为,现阶段的政府应该更注重国内的情况,在照顾好国人的生活之馀,也打造一个更稳定的社会,让这些来到我国的难民可以自然融入这个国家。
在沙巴,无国籍人士一直是个大问题。目前保守估计整个沙巴约有80万无国籍人士,这些人口不断增加,但政府至今尚未提出有效的政策或方案来解决这长期存在的问题。然而,在以巴冲突事件中,我国却迅速提供援助,这不禁让人心寒,为什么在国籍或难民问题上,无法实现公平对待?
社会的负荷
而且,马来西亚大量收容难民并不是一件值得鼓舞的事。由于我国没有签署《1951年难民地位公约》及《1967年难民地位议定书》,政府并未面临制定难民政策的压力,无国籍人士和难民连工作和受教育都是一大难题,基本人权都得不到保障。沙巴80万无国籍人士已经在这片土地结婚生子,并繁衍了祖孙三代,都还要时刻担心被警察逮捕的风险,现在救援回来的巴勒斯坦难民,未来会不会也需要面对这些问题?
这些来自巴勒斯坦的难民们目前是阿拉伯世界的“热点”,因而受到政府的多方关照,这已经是一种不公平的现象。但是如果“热点”没有了,这一群巴勒斯坦难民难道又要“公平”地跟80万无国籍人士一样继续打入冷宫,被当成地下公民对待吗?
这不但会浪费80万的人才与劳动力,更有可能引发各种社会问题,严重消耗我国的现有资源。此外,巴勒斯坦难民现在急需医疗援助,政府也愿意无偿提供医疗服务,但这些医疗支出,最后由谁买单?
众所周知,我国的医疗体系一直需要更多的预算进行硬体和软体的提升,不仅偏远地区的医疗水平需要提高,即使在城市,医务人员也常常面临不足的问题。更早前,公共医疗体系内的医护人员因长期低薪、工作与生活不平衡、慢性疲劳等问题,纷纷选择离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医疗体系真的能同时负担起国民和难民的医疗任务吗?
我国在以巴课题上给予人道主义的关怀是合情合理的,但任何救援与帮助都应该在我国的能力范围内。就如同救生员需要先确保自身安全才能救人,孤儿院也会先确保领养人拥有抚养孩子的能力才会同意。我们在高举著锦旗接收难民之前,是否已经做好了让大家都能安稳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准备?尤其是那些早已在我国避难的难民和无国籍人士,他们长期居住在我国,却迟迟得不到应有的人权保障,我们是否能先处理好,并接纳这些群体?政府又是否能保证现在接收回来的难民,未来不会面对同样问题?
希望政府在雪中送炭之前,能先确保自己不是泥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