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免不了一死。每個人來到世上的第一天,就已等待著死亡的來臨。只是面對死亡時,可以很從容、或很安祥、或很突然、或很悲慘、或很不甘。
近來天災人禍不斷,此起彼落。似乎每一天,都有生命在我們身邊驟逝,而且是毫無准備的驚恐而逝。原本就令人懼怕的死神,因著越來越多令人措手不及、不可思議的天災人禍,變得更加恐怖和猙獰。今時今日,已然是一個隨時、隨處可遇見死亡的年代。
已有太多的實例,讓我們明白,無論是誰,死亡總是會突然來臨,而且突如其來的死亡似乎越來越多。一個想好好把孩子養育長大,且剛剛換新工作父親,在認真工作時會突然遭意外死亡。一個孕著小生命的母親,和家人一起乘車路上,在熟悉的馬路上會突然因意外死去。一個乘坐兒子新車,滿心歡喜的父親,在享受新車的舒適時,也會突然無辜地在被撞而變形的車子裡痛苦、遺憾的離世。他們應該對生命都有期盼,但卻都無法預知死亡,還未好好道別,就要離開。
人死了,一切都將結束?塵歸塵、土歸土?千百年來,無數人在尋找、探究死後的世界,但迄今仍無法以科學手段或方法證明,人死後就此煙消雲散,還是陰魂不散。
兩千多年前的智者就已在尋找死亡的答案。孔子雖不能告訴學生,死後的世界是怎樣的,但對於死亡他卻有一套寶貴的哲理。
季路問孔子如何事鬼神,孔子回答學生說:“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季路再問死,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
孔子短短的兩句,道盡生死之道。知生之道,則知死之道。盡事人之道,則盡事鬼之道。不能好好的待人,有甚麼資格侍奉鬼神?不知道好好生活的人,又怎能好好面對死亡。死、生、人、鬼,一而二,二而一。
死亡,或許並不是結束。死亡,可能是重新的開始,也可能是苦難的延續。死了之後會不會一了白了?除了往生者,沒有人知道真正知道。能活著的人,別動不動想死。只要還活著,好好的勇敢活著,才能坦然地面對死亡。
佛家認為,人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如果人生在世沒有好好修行,就必將面對無止盡生死的輪迴,直到修行解脫為止。有人相信,也有人不信。如果生死真有輪迴,死亡就不是結束。
(砂拉越。評論。作者:詹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