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际支付平台SWIFT公布的数据,11月份全球支付中人民币的份额为4.6%,比10月的3.6%大幅上升。这是自2022年以来首次超越日元,使人民币成为全球第四大最常用货币,仅次于美元、欧元和英镑。经济学者指出,这主要是因为中国降低了利率,中国目前的政策利率为3.45%提高了人民币贸易融资领域的竞争力。,。
人民币挤下日圆 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
2023年12月23日
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交易中的份额近两年首次超越日元,主要原因是中国的低利率,增加了人民币作为贸易融资货币的吸引力。
根据国际支付平台SWIFT公布的数据,11月份全球支付中人民币的份额为4.6%,比10月的3.6%大幅上升。这是自2022年以来首次超越日元,使人民币成为全球第四大最常用货币,仅次于美元、欧元和英镑。分析师指出,中国政府应该对人民币国际化取得的进展感到满意。
法国巴黎银行亚太区经济学家罗念慈表示,今年人民币在国际上的使用稳步增加,11月的数据甚至可能标志着人民币在SWIFT交易中份额缓慢增长的开端。
经济学者指出,这主要是因为中国降低了利率,提高了人民币在贸易融资领域的竞争力。中国目前的政策利率为3.45%,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利率则高达5.25%至5.50%。
SWIFT的数据还显示,11月份人民币在贸易融资中的份额为5.7%,高于10月份的5.1%,使其超过欧元成为第二大比重的货币;而自今年9月以来,欧元的份额一直低于人民币。然而,与美元高达80%的比例相比,人民币仍然远远落后。
渣打银行大中华区经济学家刘建恒表示,由于人民币利率走低,近期贸易融资的潜在动力正在发生变化。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相对宽松,而西方国家央行保持高利率。人民币贸易融资成本已经达到吸引一些贸易伙伴的水平,这也加重了人民币在贸易融资领域的作用。
此外,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等国家的制裁也增加了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体系中的使用。新加坡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莫希─乌丁表示,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体系中的份额加速增长,部分原因是地缘政治局势变化;再加上长期的贸易流动趋势,可能进一步提高人民币的份额。
瑞信投资顾问(UBP)的经济学家卡沙诺瓦指出,人民币份额的增加并非完全源自俄罗斯,一些亚洲国家以及高度依赖中国需求的国家也增加了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