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维基百科,马来群岛(MalayArchipelago)是一组散佈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上,位于东南亚大陆和澳洲之间的群岛,沿赤道伸展超过6100公里的宽阔地带,包括婆罗洲、西里伯斯、爪哇、新几內亚及苏门答腊几座主要岛屿。
——苏禄王朝歷史脉络的反思 作者: 迦玛
上篇(2013年3月11日《东方日报》名家)曾谈及苏禄人、苏禄群岛,以及摩洛人和摩洛兰。21世纪的今天,这里的人和土地最终都无奈地被西方列强划入了一个称为「菲律宾」的国家版图。
追溯歷史,地理上所有菲律宾土地均繫马来群岛的一部分。根据维基百科,马来群岛(MalayArchipelago)是一组散佈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上,位于东南亚大陆和澳洲之间的群岛,沿赤道伸展超过6100公里的宽阔地带,包括婆罗洲、西里伯斯、爪哇、新几內亚及苏门答腊几座主要岛屿。
马来群岛由2万多岛屿组成,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群岛。群岛上曾有许多大小苏丹国,今天这片土地涵盖印尼、菲律宾、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含沙巴和砂捞越)、东帝汶及巴布亚新几內亚(大部分地区)等。马来群岛在欧洲殖民时代被称之为「东印度」。
早在公元1世纪,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爪哇、婆罗洲等地曾出现一些印度文化影响的王国,相续兴起和衰亡。整个菲律宾群岛的前身就是棉兰老(Mindanao),这可以从早期殖民者的地图上得到证实。
公元13世纪初,伊斯兰以和平方式传入棉兰老,没有战爭,没有文明之间的衝突,是伴隨当时经商的阿拉伯人踏上这片土地,苏禄王朝便是其中一例。
300多年后,葡萄牙人麦哲伦代表西班牙国王「发现」马来群岛最北端的岛屿,西班牙殖民者把这片岛屿当成所谓「新发现」。1565年,殖民者用枪炮佔领征服一部分岛屿,宣佈它们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摩洛兰成为战爭筹码
殖民者接著用西班牙国王菲力普二世命名那个地方,于是就出现了「菲律宾」(Philippine)这个名字。其实早期的西班牙人手上的「菲律宾」范围,只是马尼拉附近建立的一个炮台、周围的城堡,以及附近所控制的区域而已。
西班牙人佔领棉兰老北部后,將所佔群岛取名「菲律宾」,北部最大岛屿起名为「吕宋」(Luzon)。这名字来源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东北200公里的小镇Lozon。吕宋是中国史书对西班牙的古称。无独有偶,中国史书对菲律宾的古称正是小吕宋。
当西班牙人开始扩张时,军队发现南部大部份岛屿居民都是穆斯林,且在相貌、文化和习性上,与8-15世纪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的穆斯林非常相似。欧洲基督徒把那时生活在西班牙的穆斯林叫做摩尔人(Moor),于是殖民者便称呼菲南穆斯林为「摩洛人」(Moro)。「摩洛人」的称呼即源自摩尔人。
摩洛人居住的土地成了「摩洛兰」(Moroland),由棉兰老岛(Mindanao已缩小为菲律宾第二大岛)、苏禄群岛、巴拉望岛、巴西兰岛以及周围许多大小群岛组成,总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摩洛人在13世纪初皈依伊斯兰后,已建立自己的国家,如苏禄王国(包括现在的巴西兰岛、塔威塔威岛、巴拉望岛以及周围群岛)与马巾达瑙苏丹王国等。
在西班牙佔领区,殖民者依靠坚船利炮推行天主教十字架与「三位一体」学说。吕宋岛原住民是最早被「洗礼」成为天主教徒的,以后便有更多西班牙佔领区的菲律宾人,成为远万里之外西班牙国王的顺民,不屈服的穆斯林,遭殖民者驱赶及屠杀。
那年代,马尼拉曾暴发苏莱曼和拉坎杜拉领导的穆斯林反抗,最后被残酷地镇压了。西班牙殖民者在佔领区大力推行消灭原有文明的政策,摧毁一切穆斯林文化遗跡。马尼拉曾有很多清真寺,西班牙殖民者血洗之后,便荡然无存。在南部,摩洛兰穆斯林顽强抵抗,在前后350年里,西班牙人始终不敢与穆斯林大规模对抗,也无法夺取他们任何一块岛屿。
19世纪末,美国西班牙战爭暴发,西班牙战败后被迫从南美洲和太平洋退出。在菲律宾问题上,西班牙为討好美国人,竟在图纸上把他们不曾征服的摩洛兰,作为礼物献给美国。新老两个西方帝国,在摩洛人毫不知情下,把他们的土地当作战爭筹码变更了「產权」。
美国决定以武力征服摩洛人,攫取摩洛兰。然而,美国人也遇到意想不到的顽强抵抗,伤亡惨重,只好与南部穆斯林谈判,並签署条约承诺不再进入摩洛兰,让摩洛人实行自治。进入20世纪,美国却利用《菲土地法》製造歧视性政策,鼓动北方人抢佔摩洛兰土地,压缩生息空间,改变人口构成,企图实质霸佔摩洛兰。
摩洛人沦为二等公民
二战后美国退出菲律宾。当时南部摩洛人反对出卖吞併,呼求国际社会保护,但美菲当局签约时,再次在图纸上把摩洛兰归並菲律宾。菲政府从50年代开始大规模向南方移民,鼓励移民从穆斯林手中无偿夺取土地。1970年代前,摩洛兰地方政府省长、市长、州长,甚至一个海岛的管理者都由摩洛人担任,之后遭大批替换。
菲政府在南部强施同化政策,让北方天主教移民抢佔南部的土地村舍,组织天主教民兵武装,对穆斯林烧杀抢劫。政府官员靠军队保护,独揽地方管辖权。摩洛人失去支配脚下丰富矿藏和沿海渔业资源的权力,沦为二等公民。孩子们丧失入学机会,家庭陷入贫困与死亡窘境。
菲政府要把摩洛兰变成没有穆斯林之地。现摩洛兰2000多万人口中,穆斯林比例已降至60%,从北方吕宋和米沙焉群岛迁入的天主教移民达800万之多。
1970年代,独裁者马科斯在美国扶持下,一再向南方举兵,大开杀戮,疯狂摧毁穆斯林財產与生活设施。在此背景下,南方穆斯林民兵组织改称「摩洛民族解放阵线」,並宣佈南方独立,从此与菲政府展开浴血奋战。
菲律宾当局与摩洛人40多年对抗中,40万摩洛人流离失所,10万摩洛人丧失生命。
这期间非政府与摩洛民族解放阵线多次谈判、停火,但始终未能达成政治解决。摩洛兰穆斯林也从来没有放弃战斗。阿布沙耶夫在岛屿的丛林中打游击,不断地向菲当局提出独立主张。
911恐怖袭击以来,菲阿罗约政府在美国支持下,更以反恐名义加大扫荡摩洛兰力度,並肆意扩大打击范围。
美国甚至派出军队帮助训练进入摩洛兰的菲政府军。时至今日,菲总统阿奎诺依然声称对沙巴拥有主权,阐明这片土地至今仍居住80万菲律宾人。不错,不论大马还是菲律宾,都依据前殖民者的调调为本身的歷史依据,而被典当的始终是摩洛兰穆斯林。
作为一个穆斯林国家的政府,以上这些因素或许都是马来西亚政府参与协助泰南和菲南穆斯林与泰国和菲律宾政府谈判並达致和平协议的考量因素之一。当然,苏禄反击战的复杂程度並非权杖军舰大炮和飞机,其解决的难度和期限或比我们所能想像的更糟糕。
上篇(2013年3月11日《东方日报》名家)曾谈及苏禄人、苏禄群岛,以及摩洛人和摩洛兰。21世纪的今天,这里的人和土地最终都无奈地被西方列强划入了一个称为「菲律宾」的国家版图。
追溯歷史,地理上所有菲律宾土地均繫马来群岛的一部分。根据维基百科,马来群岛(MalayArchipelago)是一组散佈于印度洋和太平洋上,位于东南亚大陆和澳洲之间的群岛,沿赤道伸展超过6100公里的宽阔地带,包括婆罗洲、西里伯斯、爪哇、新几內亚及苏门答腊几座主要岛屿。
马来群岛由2万多岛屿组成,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群岛。群岛上曾有许多大小苏丹国,今天这片土地涵盖印尼、菲律宾、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含沙巴和砂捞越)、东帝汶及巴布亚新几內亚(大部分地区)等。马来群岛在欧洲殖民时代被称之为「东印度」。
早在公元1世纪,马来半岛、苏门答腊、爪哇、婆罗洲等地曾出现一些印度文化影响的王国,相续兴起和衰亡。整个菲律宾群岛的前身就是棉兰老(Mindanao),这可以从早期殖民者的地图上得到证实。
公元13世纪初,伊斯兰以和平方式传入棉兰老,没有战爭,没有文明之间的衝突,是伴隨当时经商的阿拉伯人踏上这片土地,苏禄王朝便是其中一例。
300多年后,葡萄牙人麦哲伦代表西班牙国王「发现」马来群岛最北端的岛屿,西班牙殖民者把这片岛屿当成所谓「新发现」。1565年,殖民者用枪炮佔领征服一部分岛屿,宣佈它们为西班牙的殖民地。
摩洛兰成为战爭筹码
殖民者接著用西班牙国王菲力普二世命名那个地方,于是就出现了「菲律宾」(Philippine)这个名字。其实早期的西班牙人手上的「菲律宾」范围,只是马尼拉附近建立的一个炮台、周围的城堡,以及附近所控制的区域而已。
西班牙人佔领棉兰老北部后,將所佔群岛取名「菲律宾」,北部最大岛屿起名为「吕宋」(Luzon)。这名字来源于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东北200公里的小镇Lozon。吕宋是中国史书对西班牙的古称。无独有偶,中国史书对菲律宾的古称正是小吕宋。
当西班牙人开始扩张时,军队发现南部大部份岛屿居民都是穆斯林,且在相貌、文化和习性上,与8-15世纪西班牙南部安达卢西亚的穆斯林非常相似。欧洲基督徒把那时生活在西班牙的穆斯林叫做摩尔人(Moor),于是殖民者便称呼菲南穆斯林为「摩洛人」(Moro)。「摩洛人」的称呼即源自摩尔人。
摩洛人居住的土地成了「摩洛兰」(Moroland),由棉兰老岛(Mindanao已缩小为菲律宾第二大岛)、苏禄群岛、巴拉望岛、巴西兰岛以及周围许多大小群岛组成,总面积约12万平方公里。摩洛人在13世纪初皈依伊斯兰后,已建立自己的国家,如苏禄王国(包括现在的巴西兰岛、塔威塔威岛、巴拉望岛以及周围群岛)与马巾达瑙苏丹王国等。
在西班牙佔领区,殖民者依靠坚船利炮推行天主教十字架与「三位一体」学说。吕宋岛原住民是最早被「洗礼」成为天主教徒的,以后便有更多西班牙佔领区的菲律宾人,成为远万里之外西班牙国王的顺民,不屈服的穆斯林,遭殖民者驱赶及屠杀。
那年代,马尼拉曾暴发苏莱曼和拉坎杜拉领导的穆斯林反抗,最后被残酷地镇压了。西班牙殖民者在佔领区大力推行消灭原有文明的政策,摧毁一切穆斯林文化遗跡。马尼拉曾有很多清真寺,西班牙殖民者血洗之后,便荡然无存。在南部,摩洛兰穆斯林顽强抵抗,在前后350年里,西班牙人始终不敢与穆斯林大规模对抗,也无法夺取他们任何一块岛屿。
19世纪末,美国西班牙战爭暴发,西班牙战败后被迫从南美洲和太平洋退出。在菲律宾问题上,西班牙为討好美国人,竟在图纸上把他们不曾征服的摩洛兰,作为礼物献给美国。新老两个西方帝国,在摩洛人毫不知情下,把他们的土地当作战爭筹码变更了「產权」。
美国决定以武力征服摩洛人,攫取摩洛兰。然而,美国人也遇到意想不到的顽强抵抗,伤亡惨重,只好与南部穆斯林谈判,並签署条约承诺不再进入摩洛兰,让摩洛人实行自治。进入20世纪,美国却利用《菲土地法》製造歧视性政策,鼓动北方人抢佔摩洛兰土地,压缩生息空间,改变人口构成,企图实质霸佔摩洛兰。
摩洛人沦为二等公民
二战后美国退出菲律宾。当时南部摩洛人反对出卖吞併,呼求国际社会保护,但美菲当局签约时,再次在图纸上把摩洛兰归並菲律宾。菲政府从50年代开始大规模向南方移民,鼓励移民从穆斯林手中无偿夺取土地。1970年代前,摩洛兰地方政府省长、市长、州长,甚至一个海岛的管理者都由摩洛人担任,之后遭大批替换。
菲政府在南部强施同化政策,让北方天主教移民抢佔南部的土地村舍,组织天主教民兵武装,对穆斯林烧杀抢劫。政府官员靠军队保护,独揽地方管辖权。摩洛人失去支配脚下丰富矿藏和沿海渔业资源的权力,沦为二等公民。孩子们丧失入学机会,家庭陷入贫困与死亡窘境。
菲政府要把摩洛兰变成没有穆斯林之地。现摩洛兰2000多万人口中,穆斯林比例已降至60%,从北方吕宋和米沙焉群岛迁入的天主教移民达800万之多。
1970年代,独裁者马科斯在美国扶持下,一再向南方举兵,大开杀戮,疯狂摧毁穆斯林財產与生活设施。在此背景下,南方穆斯林民兵组织改称「摩洛民族解放阵线」,並宣佈南方独立,从此与菲政府展开浴血奋战。
菲律宾当局与摩洛人40多年对抗中,40万摩洛人流离失所,10万摩洛人丧失生命。
这期间非政府与摩洛民族解放阵线多次谈判、停火,但始终未能达成政治解决。摩洛兰穆斯林也从来没有放弃战斗。阿布沙耶夫在岛屿的丛林中打游击,不断地向菲当局提出独立主张。
911恐怖袭击以来,菲阿罗约政府在美国支持下,更以反恐名义加大扫荡摩洛兰力度,並肆意扩大打击范围。
美国甚至派出军队帮助训练进入摩洛兰的菲政府军。时至今日,菲总统阿奎诺依然声称对沙巴拥有主权,阐明这片土地至今仍居住80万菲律宾人。不错,不论大马还是菲律宾,都依据前殖民者的调调为本身的歷史依据,而被典当的始终是摩洛兰穆斯林。
作为一个穆斯林国家的政府,以上这些因素或许都是马来西亚政府参与协助泰南和菲南穆斯林与泰国和菲律宾政府谈判並达致和平协议的考量因素之一。当然,苏禄反击战的复杂程度並非权杖军舰大炮和飞机,其解决的难度和期限或比我们所能想像的更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