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农历新年期间,巴南上游弄帕干(Long Pakan)村长帕达朱丹(Pada Jutang)对国阵政府不愿认同彼等所提的《本南和平公园倡议》感到失望。

帕达是倡议和平公园的18个当地本南社区领袖之一。他们曾于2012年5月组9人代表团前往州议会与部分(民联)议员会面。彼等声称,和平公园不单是要捍卫他们的习俗权益,也是为了实现其自主的权利,以及保留他们的文化传承,并达致可持续经济发展的目标。

政府将森林发配给大伐木商

倡议中的公园位于砂拉越美里省,主要部分是在巴南河(Baram)的上游地区与小部分在图杜河(Tutoh)及阿卡河(Akah)的上游。其地形处于海拔154公尺与2086公尺之间。涵盖16万3000公顷的社区林地,其中六成是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社区人民用之为狩猎采集的场所,也就是他们的公有林地(Tanah Pengurip),其余四成是次生林地,包括农耕地及遭砍伐或曾被林火波及者。

NONE倡议者认为和平公园及其周边森林对野生的保存扮演着重要的任务。按国际热带木材组织(ITTO)调查其隔邻的普隆陶国家公园(Pulong Tau National Park)的报告,其一“生物热点”存有逾300品种的鱼类、两栖动物、哺乳动物及鸟类等等。其中56种为婆罗洲当地品种,52种被列入为濒危名单。

虽然原住民习俗地拥有我国宪法的保障,可是砂拉越国阵政府却不承认社区公有林;早于1980年代就将相关森林发配给伐木商。本南族群自1987年以来,尽力捍卫他们的森林免受伐木的破坏,包括投诉请愿、设路障抗衡、法律诉讼等努力。目前虽暂时守住了其大部分森林家园,但却没有长远的保障;拥执照的伐木商仍蠢蠢欲动,正想方设法向社区习俗林地挺进。

捍卫原住民权益以及生态

“本南和平公园”倡议乃为抗拒森林遭侵略与破坏;继续捍卫族群的权益与持续自主的生活权利。2011年11月17日200名本南人聚集在弄阿正(Long Ajeng)举行公园开幕礼时,村长嘉瓦益巴(Jawa Nyipa)说:“保存我们的森林是我们的优先顺序。没有森林我们就不能生存。我们称之为和平公园,乃因和平在我们的文化中是个重要的理念。”本南人愿与其邻居社群和睦相处,并要完全获承认为马来西亚的公民。其倡议书声称“本南和平公园”乃为所有人利益的本南人自主决意。

NONE《本南和平公园宪章》有三个宗旨,即原住民权益与自主,尊重与保护公园的生态系统,及社会与经济发展。为了达致这些宗旨,宪章拟定了16项活动计划。其中6项是为实现权益与自主,包括保存文化遗产,应用与传播本南语言,提倡及传承传统知识与保存口述历史。另6项是为实现自然保存与生物多样性,包括保护尚存的原始林,强化环境醒觉,恢复及保养次生林,提升农地的可持续管理,保护水源品质与修复河川。还有4项为了经济发展,包括开发非木材森林产品(Non timber forest product),发展社区旅游业,加强社区结构与争取地方、国家及国际的承认。(参看Penan Peace Park Proposal (2012-2016))

显然,巴南内陆的本南社群是获得了非政府组织,尤其是布鲁诺曼梳基金会(Bruno Mansor Fund)的协助,而能够清晰明确地提出具科学依据的倡议。例如在生态保护层面,所倡议的公园乃与我国及邻国的国家公园相连接,符合自然保育的原则。倡议书所列地理信息与生态数据,都令保育宗旨更有说服力。

执政者坚持保留给大公司砍伐

笔者多年来与本南社群有诸多的接触,对彼等斗争目标与诉求颇有认识。在“森林应回归其守护者”的原则下,和平公园可说是一项合情合理的诉求。本南人世代居住在内陆,累积有丰富的森林知识与经验,包括药草的应用与森林生态的管理。
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外界团体包括教会与非政府组织为他们提供教育、卫生服务与农耕知识。而近20多年来,非政府组织所推行的赋权努力,让本南社区自主意志更加坚定。

NONE砂拉越前森林部局监兼资源策划部代常务秘书连塔立沙礼(Len Talif Salleh)对和平公园倡议的立即回应就是否定。并指其为不合法及未咨询有关当局,声称和平公园所在已列为“永久林产地”(Permanent Forest Estate)供大公司商业砍伐之用。

巴南上游本南社区于1998年,就已入凛法庭寻求习俗权益的公正。本南人是目前生活在砂拉越土地上最早的居民。彼等认为其习俗法(Adet)所赋予的合法地位,不容后来的法律所撼动。国际公约联合国的原住民权利宣言(UNDRIP)也肯定其诉求的合理与合法性。不论我国司法公正与否,皆不能动摇他们的自主决意。

谁敢断言目前砂州的强势政权不会被替代!果真如此,若新政府长有聆听原住民的耳朵,“本南和平公园”就必然有望获官方的认同。不过,无论有无官方的祝福,其活动计划已经开跑了!

附倡议中的“本南和平公园”地图

NONE

黄孟祚,拥有神学学士,教牧硕士与环境管理硕士学位 。曾获马来西亚国立大学公共知识分子学者奖及美国加州大学柏克来分校访问学者奖。著有《顾全大地》、《迈向永续农耕》与《乡土情,全球意》。曾任牧师,报章编辑,学院讲师及族群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原住民人权与福利事工,为砂拉越非政府组织先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