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调整津贴柴油政策的时候了,别浪费国家的资源却让民间的怨气、怒气不断上升。草民期望政府的每一项惠民政策都能落实到真正必需受惠的一群。---草民
(一)工业油和商业油的来由及演变
柴油实际上只有一种。十一年前,加油站(以下简称油站)售卖的柴油只有六毛钱,而所谓的工业油(即木山、油棕芭、大工厂等用的柴油)只有五毛多,两者相差几分钱。所以政府(包括老百姓)并没有明确分为工业油或商业用油。后来,国际油价上涨至1元以上时,为了减轻和照顾中下层拥有车辆的打工族的负担,政府重新提出津贴油价的政策。从原先津贴工业用油转为津贴商业用油。所谓的商业用油的范围包括油站销售的汽油和柴油;运输行业中快艇、巴士;载泥、石、货物运输的罗厘;以及渔船等的用油,政府依据上述四种不同领域的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津贴,再加上没受津贴的工业用油,一种柴油形成五种不同价格的奇怪现象。各组别的津贴价格之间相差数毛,而津贴最多的渔船柴油价格与不受津贴的柴油价格则相差一元至一元五毛之间(视国际油价的高低有所不同)。这种情形造成了后来老百姓面对噩梦连连的根源。而汽油只有加油站售卖的受津贴及没受津贴的两种价格。但因汽油在工业领域用量极少,所以长期来情况都相对稳定,不在此文的范围内。
最初一年,老百姓确实领受到政府津贴油的好处,涉嫌走私柴油的人也不多,当时政府还没有固打限制。一年多后,市面开始出现数个黑帮组织(某警监称之为小混混)争夺控制油站地盘。从那时开始,真正用柴油的车主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特别是一些小园丘、小工厂的主人,到油站去购买一两百公升柴油以供修车或个别车辆用,却经常面对威胁、恐吓,受到限制数量。更甚的是油站不时出现“柴油短缺”现象,许多油站里都会出现两位不是油站员工的“员工”。他们的任务就是限制购买柴油的车辆。小车只限购买二十元、五十元,罗厘只限五十元、一百元。有时甚至无油可买,有的罗厘还因为买不到柴油而被迫停工。至于那些用加仑胡或二百公升大桶去购油以供小园丘、小工厂用途的工人,就要看他的造化或者像老鼠那样选择“出洞”的时间了。这股歪风像瘟疫一样很快传遍整个砂拉越,一直维持到现在,差别只在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油站,严重的程度有所不同罢了。
(二)草民的困境
有一位老板说:有一天,我要载货去泗里街,叫工人驾罗厘到某加油站购油,车油油槽装满是七十公升。可是到第一间油站时,有两位(不是油站的)“员工”走过来问“你是卖油的吗?”“不是”“只能添50元”。无奈转到第二间油站时,又有一个(不是油站的)“员工”走过来,“今天没有油”。我一听,头发都竖起来,驾着车到那间油站,掏出登记给那位“大兄”,我是某某,叫你老板过来,为什么我的罗厘不能添油?那位“大兄”见此情形才让罗厘添油……
某修车厂老板抱怨说:我工厂一个月最多用柴油不到两百公升,过去某油站还允许拿三个加仑胡去添油。昨天,听说贸消部官员到油站说“除了长屋居民(要有屋长的证明)可以购买一加仑胡外,其他的一概不可用加仑胡购油。如果再次发现,吊销执照”……
草民去民都鲁办公回来到实兰沟,发现油针已下到最低一格,于是驾进路边一间国油加油站,贴着“Kosong”字条。在转去市区内蚬壳加油站,远远看到已有三辆大罗厘排队在路边,一个油站员工站在旁边,摇着双手“没油啰”。
草民有一个月内到南兰律同一油站六次,只有两次添到油的记录。过去该油站缺油时,还有一位员工站在路旁,见到车子要进去,给你摇手示意。现在,这个“工作”也省掉了,油泵处也不贴告示。往往你要停下车,或者望问柜台处,才会看到有人向你摇手。
草民要去美里三天,因经常从报章上看到民都鲁闹油荒的新闻,在诗巫添满油,心想到美里回来时再添满,就可避过买不到油的难关。第二天傍晚去到一间油站,贴着“Kosong”告示,再到第二间,也贴着“Kosong”告示。怎么办?致电给一位朋友:“我的车油见底了,可连续两间油站都没有油,今晚还有一个约会,怎么办?”“我可以载你去。”“你载我去,可以解决今晚的事情,但明天回诗巫的油怎么解决?”“你可到某油站去看看……”“我的车油已见底。万一那间油站也没油,恐怕车子跑不动了……”“我载你先去找到油,才驾你的车去添油……”在车上朋友告诉我:“其实美里人对油站缺油早已见怪不怪,并不是今天是星期天才缺油……不过,你放心,就算全美里油站都没油,我可以带你去某间油站,一定会有柴油卖的,只是价钱比较贵……”同样是油站,为什么别家没油卖时,某家却有比较“贵”的柴油卖?听得草民一头雾水。
有几位朋友都在投诉同一件事。“某天我到油站去添油,只限20元……”“我看到某间和某间油站都有人守……”“每到月底那几天,我的罗厘就要打游击添油,有时要砖好几间才添够一天要用的油”……“作为消费人,可以写信到贸消部投诉啊”“没用的啦,现在到处都是官商勾结,有执照和没执照的一个样,没人睬你啦……”
过去,没有津贴油这回事时,只要你有钱,要购买多少油,就买多少油,油站从来不会缺油。现在有了照顾中下层车主的津贴油,正正当当用油的人却面对种种困难,甚至有钱买不到油,被迫停工!
(三)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如果说发生并延续十多年柴油市场的无政府状态,“小混混”之法超越政府执法的状态,政府都没有做出努力去维法,也是不对的。
自从黑帮控制市场至今,政府已提出多项措施来解决、制止这种状况。如:制定各油站的固打制,这有效控制局面向更坏的深度发展,但并不能制止混乱的市场;制定凡是涉及走私津贴油的油站,将被吊销执照,另加十万罚款或坐牢;派出专员驻守各大油供总站,为每一车的津贴油(即运去油站的油)加进成本高昂的颜色,以便于执法人员检查鉴别;派出大批各部门官员,反复到各地的伐木营、油棕芭、工厂的储油库突击检查;在公路上对运载油车进行检查;派官员一连几天驻守油站,掌握第一手资料;开放准证,让小园丘、小工厂的业主申请;加强江上巡逻,除了本地巡逻艇外,不时调派外地的巡逻艇来协助突击检查运油船只;强制规定承包运油公司的油车必须装上定向卫星系统……等等。
遗憾的是,政府种种用心良苦的政策和措施,都让那些小混混和无良商家所破解和滥用。
小混混和缺德商家果真如此神通广大、一手遮天吗?其实不然,一个手掌拍不响,一个篱笆也要三个桩。只有供和需的关系,没有执法的“通融”,根本不能成体统,这是你知我知的道理。
讯息不灵通的草民,就有整十多起,大至油站高级管理人、木山和油棕芭管理人、小混混头头,小至运油船只、运油罗厘司机、小混混等人亲口述说他们的经历。虽然他们之间的情况不同,涉及的数量不同,但都同样是涉及偷卖、偷运津贴油而被发现的行为,也用同样的办法,私下以三位数、四位数、五位数“罚款”了事,没一宗有上到法庭。
从报章上也看到贸消部发现古晋某油站涉及百万公升津贴油走私案,诗巫一间乡区油站竟拥有一百万公升的固打疑案等,至今也没有一宗定案。
(四)油到哪里去了?
草民说,“真正用油的老百姓添油难。”油站业主说,“车辆不断增加,政府的固打没有增加,所以才缺油(偶尔因运输延误)。”报纸不时可以看到“某地又闹油荒,某油站罗厘车大排长龙等待添油……某贸消部头头说,政府有足够的柴油供应……从数字看,柴油走私活动不十分严重……”
到底老百姓是不是添油难?究竟津贴柴油是不是大量被滥用?草民眼拙,却不难发现公路旁的私人地段、私人住宅旁围着砂厘,放着大大小小油槽,运油罗厘进出自如。每到油站,不难发现四轮驱动车斗放着五个、十个加仑胡在添油,或一辆大罗厘多次往返油站添油,有者甚至每天十次以上……
要查证津贴柴油有否被滥用,津贴柴油哪里去了?建议政府只要查出两种数据,就可一目了然。
检查全部民用(或者说商用)车辆、船只,平均安排每月的用油量加上每年有关车辆的增长率,再检查国家供油公司所售出的商业用津贴柴油数量,就可得出大约有多少数量的柴油被盗走了。再者,把津贴油政策执行前的工业用油量和工业产值的比例与现今的工业产值和工业油售出多少,做个比较,也很容易发现问题所在。
(五)是调整津贴柴油政策的时候了
根据政府公布的报告说,2012年政府花在汽油、柴油津贴的款项,达到245亿令吉。换言之,政府已将石油盈利的一半花在津贴油上。如果真的是花在应受津贴的老百姓身上,固然老百姓是会感恩的。
草民认为,其中五十巴仙的津贴是被滥用。一位朋友说,是七十巴仙被滥用。五十巴仙也好,七十巴仙也罢,至少是一百亿令吉的津贴款项是流入不该受津贴的人的口袋里,是流入到无良商家,木山、油棕芭、大工厂的油库,流入到黑帮、小混混以及层层贪官污吏口袋里,但买账的却是老百姓。作为老百姓,除了只得其中一小部分利益外,还要面对种种困境和刁难,面对着敢怒不敢言之处境。
一百亿令吉可以做很多事情,政府如善加利用也可以为老百姓做很多有益的事情。是调整津贴柴油政策的时候了,别浪费国家的资源却让民间的怨气、怒气不断上升。草民期望政府的每一项惠民政策都能落实到真正必需受惠的一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