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喧哗、崇尚物质的世界里,有这么一群人生活在砂拉越峇南深山区,与大自然相处融洽,仿佛与世隔离。或许有人认为,他们是一群不懂文明的“野人”,但实际上他们是森林的灵魂——原住民。
摄影展关注砂州原住民
在喧哗、崇尚物质的世界里,有这么一群人生活在深山区,与大自然相处融洽,仿佛与世隔离。或许有人认为,他们是一群不懂文明的“野人”,但实际上他们是森林的灵魂——原住民。
生活在砂拉越峇南(Baram)的原住民,近年来居住地频遭政府破坏。从兴建水坝、破坏森林到设立国家公园,种种举措似乎把原住民赶尽杀绝。生活在都市的人们,是否知悉原住民的困境?
配合摄影器材展,当今峇南(Baramkini)、劳勿反山埃委员会、绿色盛会在吉隆坡怡保路珍珠广场(Kompleks Mutiara)底楼同步展出一系列照片,让民众深入了解原住民的生活形态,也可同时关注反公害运动。
展览会从本月20日(星期五)至22日(星期日),共为期三天。开放时间是早上11点至傍晚6点。
让民众知更多真相
当今峇南的成员侯雯诗指出,这是首次与反公害组织联展,也是首度在购物商场设立资讯展。
“公害的课题有很多,不只是有一种,所以我们鼓励大家在逛街的同时,也前来关注马来西亚的公害课题。”
她表示,当今峇南基于主流媒体鲜少报道原住民的新闻,才决定举办资讯展,展出考察团在6月份和8月份进入峇南考察时的生活照。
“我们不想只是单纯的搜寻资料和考察,也不想把资料局限在我们的手上,这样就无法让更多人知道真相。”
原始并非代表落后
即使身处同一个国家,都市人与原住民的世界相隔,就像至今许多人仍以为原住民穿树皮,但其实他们的生活早已因为外来势力的入侵,而逐渐改变原有的生活形态。
侯雯诗(左图)说,“很多人认为原住民很落后,但原始不是落后,而是更接近本质。”
令人人遗憾的是,外界不断以自以为是的“文明”去干涉原住民的生活文化,并对原住民投以同情、可怜的眼光,但森林的世界,都市人能了解吗?
她指出,因为政府的发展工程,许多村落都被迫搬迁至更内陆,这表示他们需要重新开始建立他们的房子。
“不像都市人,只要找一个地方搬迁即可,但原住民需要自己动手建屋子,他们是真的‘重新开始’。”
政府选择性帮助村落
她透露,各村落的生活环境也大不同,一些较“乖”的村落将会有较好的待遇。
“政府会为‘听话的村落’建设太阳能通讯系统,甚至为他们打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反之,一些被定为‘不听话的村落’则什么也没有。”
“这种不公平的对待让人觉得很无奈。”
她也指出,虽然政府在大选前实现“电源计划”,为建设村落建设电缆,但实际是有名无实。“这些电缆都只是用于‘美观’,实际上是有柱没有电的。”
“首相纳吉批核的建路承诺也只是空谈,牌子就摆在那边,但却没见动工。”
油价上涨影响原住民
侯雯诗表示,柴油涨价也连带影响需靠柴油发电的原住民。
“一些没有电源的村落,夜晚只能靠发电机来发电,这些发电机需要柴油来运作,柴油价格上涨无疑是加重了原住民的负担。”
此外,她也提及许多原住民至今仍没有身份证,更吊诡的是,有些则持有‘会过期’的身份证。
“不是每个人有身份证,没有身份证怎么登记为选民?不要说选民登记,连小孩也很可能因没有身份证而无法受教育。”
制作漫画简单易懂
当今峇南的成员之一梁静敏,得知住在砂拉越峇南的本南人为捍卫土地,而设置路障阻止兴建水坝的人员进入后,动手制作一部“短篇漫画”,让民众以图了解真相。
“很多资料都无法简单和快速地让民众知道,如何跟民众表达又是一个问题,所以我想简化这些资讯。”
她补充,在完成“短篇漫画”后,在一个机缘巧合下加入了当今峇南,才能更深入地了解当地的状况,而非只凭报道整理出有限资讯。
以下是部分展览图片:
水路是穿梭峇南内陆的通道,但有些地区需步行才能到达。 |
有名无实的电缆。 |
原住民除了在河里梳洗,也从那里取水饮用。 |
原住民编制草席维持生计,需耗长时间。 |
小孩在壁上画的铲泥机,这台巨兽成了小孩从小到大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