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董聯會及砂華總联辦《國家教育發展大藍圖》研討會

由砂拉越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及砂拉越華人社團聯合總會特發動各地華團及教育團體,協辦之《國家教育發展大藍圖》研討會分別在砂州四個地區進行,以深入研究及探討我國教育課題。 詩巫區的研討會已於28日早上9時在华团會所三樓會幹淑貞堂舉行。

【國家教育發展大藍圖】研討會

诗巫华团活動報導 2012-10-28)由砂拉越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及砂拉越華人社團聯合總會特發動各地華團及教育團體,協辦之《國家教育發展大藍圖》研討會分別在砂州四個地區進行,以深入研究及探討我國教育課題,並且集思廣益,向有關當局反映意見。
古晉區研討會已在較早前圓滿完成,而詩巫區的研討會則于今天早上9時在本會會所三樓會幹淑貞堂舉行。
詩巫區研討會的聯合協辦單位包括:本會、詩巫/加帛省津貼華小董聯會、 詩巫省華文獨中董聯會、詩巫華人教師公會及詩巫省留台同學會。
這項由劉天亮及鄭尚信主講的研討會共吸引了150多位關心教育發展的人士出席

. 上图:研討會主講人及各協辦單位之主席與出席者進行交流。 .


上图:砂華總副會長、本會會長暨籌備會主席陳發枝致詞。

陳發枝:全砂文教團體连成一線

本會會長陳發枝表示,自教育部公佈《國家教育發展大藍圖》後,我國華社就掀起一片熱議,其中又以反對聲浪較多。
以砂董總及砂華總為首的文教團體於第一時間連成一線,就《國家教育發展大藍圖》進行多次討論,最終促成了砂州四區,包括詩巫、古晉、美里及民都魯的研討會。

“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是一個自人類文明誕生以來,一直存在的永恆課題。”

他指出,長久以來國內教育總是國人爭論無休的一項重大課題。

教育課題變成政治議題,朝令夕改讓人失去信心

他說,事實上即便是在高度發展的國家,要通過教育法令,都必須通過國會抗辯以及人民的考驗而產生。
然而,在這些高度發展的國家,教育課題純粹是個教育課題,但是在我國,教育課題往往都會同時成了政治議題。

他指出,在政治因素下,我國的教育政策總是“五年一小變,十年一大變”,尤其是最近幾年,在“左一變,右一變”情況之下,我們變得茫然無措,也對政府的教育政策逐漸失去信心。

“正所謂『教育是決定明日社會的先決條件。』”

“各源流小學雖然有憲法保障發展母語教育,但是教育部強迫非伊斯蘭學生學習文明伊斯蘭普世價值、不斷增加馬來文的上課時間,華社合理懷疑,教育部有意逐漸以馬來文替代華文作為教學媒介語,以“落實單一源流教育制度”的目標,華社並不願看見這樣的局面。”

發展多元教育才符合一馬精神

他說,從另一角度來看,我國是多元種族、多元社會、多元文化、多元宗教的國家,在國際享有極高的評價。
因此,發展不同源流的教育政策,才是真正符合“一個馬來西亞”的多元價值精神。

他指責,剛發布的《國家教育發展大藍圖》也將華小的四年級及六年級的學習國文時間直接增加了三倍,除了加重華小學生的負擔,也造成他們學習上的困擾,而一些其他科目,如課外活動的節數也一定被剝奪,嚴重影響華小的教育成果。

“完整的華小教育必須是六年,慢慢加強、銜接,讓有關課程順利接軌完成。
教育部此次大幅修改四年級至六年級的課程,雖然可能提升華小學生的國文程度,但是華小也因此而付出巨大代價。”

華小收影響獨中也被波及

他指出,華小受影響,華文獨中教育也必難以倖免。

“華小與獨中的關係就如一道階梯,少了華小完整的六年教育,就如同少了六層的梯階,影響教育素質,也間接打擊華文獨中教育的發展。”

他說,歷史也告訴我們,英小的消逝就是“國小化”的一種結果。

“此次華社的反應被一些人揶揄為過於敏感,杞人憂天。 事實上,英小的前車之鑑,讓華社對母語教育的發展更是嚴正看待。
所以,華社是難以全盤接受此次的《國家教育發展大藍圖》!”

通過媒體喊話不算數,要白紙黑字編列才算數

他說,有人擔憂,也有人對此次《國家教育發展大藍圖》抱以樂觀。

“一些政治領袖也通過媒體為《國家教育發展大藍圖》背書。”

“他們能提出一些正面看法固然是件好事,但是我們必須謹慎,這些通過報章發表的言論是不能作為依據的。
我們希望教育部就華小有利的政策,以白紙黑字編列在教育政策內,才能讓華社放心。”

他說,一些宣布總是看起來特別美好,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

“久遠的不說,近期就有承認中國146所大學學位,卻不承認其學術論證資格的事件發生。 為什麼會發生如此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就是因為我們沒有深入研究及探討在這些美好宣布之後的細節,還有白紙黑字寫下的條規所造成的後果!”

通過研討會收集意見

他呼籲大家通過研討會,針對這一次《教育大藍圖》作出修正與建議。

“我們希望通過研討會,可以讓更多人了解《國家教育發展大藍圖》的實際內容,因為一旦這些政策落實,我們將很難再有轉彎的餘地,尤其對華教發展不利的一些政策。”

他也不忘提醒全體華社團結一致,超越政黨,站穩立場,以在今天的詩巫區的研討會上集思廣益,積極發表意見,與砂州其他地區的華社共同努力,為捍衛母語教育,為尋求民族教育的未來發展,攜手共進,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


上图:砂董總會長暨本會名譽會長天猛公劉利民致詞。

天猛公劉利民:大藍圖不利華小與淡小發展

砂董總會長天猛公劉利民說,教育發展大藍圖是保持過去所執行單元教育政策,也因為這樣,許多意見與建議,不但沒有對現有華小與淡小的存在所面對的問題做出深入的探討,尋找解決方案,更提出不利華小與淡小發展的方案,這是讓熱愛華教感到失望的地方。

“對華文獨中而言,我國副首相兼教育部長丹斯里慕尤丁就說過,因華文獨中不是國家教育主流的一部分,因此沒有被納入討論,但是首相拿督斯里納吉在國家教育發展大藍圖推展禮上卻說,華文獨中將從教育發展大藍圖受惠,我想我們還是相信首相拿督斯里納吉所做出的公佈。”

不應該堅持單元教育政策

他認為,無論今天的研討會結論如何,大家都必須抓住機會,向國家領導與教育部爭取,並提供華社對國家教育處理母語學習與教育應有的態度與堅持。

他說,馬來西亞一個多元民族的國家,不應該堅持執行單元教育政策應該比較伸縮性處理較為恰當,國家教育發展藍圖所強調的多源流學校的存在,不利國民團結,我們並不完全認同,我們認為,重視各民族的不同文化,不同宗教信仰與生活習慣,彼此的容忍與尊重對促進民族團結與和諧共處更重要。

“華教的道路現在與未來並不平坦,必須依靠整體華社同心協力去捍衛與爭取才能夠明天會更好。” .


上图:大會顧問暨詩巫省華文獨中董聯會主席拿督張泰卿國會議員致詞。

拿督張泰卿:母語問題舊酒新瓶

大會顧問暨詩巫省華文獨中董聯會主席拿督張泰卿國會議員懇切希望我國首相在《國家教育發展大藍圖》報告書於年底定稿錢,能開明採納華社多元文化與多元教育的建議,讓華小師資短缺、增建華小、承認獨中統考及復辦獨中的那個問題上能獲得全面解決。

他表示,《國家教育發展大藍圖》詩巫區研討會的舉行,是為了讓詩巫華教界社團的先進,前輩和代表們聚集一起,一起探討關心這項課題,是一件很有意義的教育探討大事。

“因為這是一項連著國家發展命運,也是一項攸關華教前途的大藍圖,我們一定要嚴正看待,我們一定不可掉以輕心。”

他說,初看9月11日公佈的教育發展大藍圖報告,有它的坦誠,直率和宏觀,前瞻的一面,特別是一反過去政府對待教育體系的諸多弊端的態度,坦白承諾我國教育的素質,不升反降,日益滑落。

他指出,由國際評比組織調查所得,我國的教育水平,與74個國家相比,已排在倒數第三,而有些學科如數理科,在本區域只贏過印尼。

教育部羅列11項轉型革新計

他指出,為了補救我國教育水平的滑落與低下、大藍圖羅列了11項轉型革新計劃,政府要用13年的時間,以大躍進的方式,分3階段進行教育改革大計,痛下重藥猛藥,希望把我國教育推向國際最高水平與等級。

他認為,教育部勇氣,十足也令人側目,更讓人期待。

“首相在推介禮上公開表態,希望教育大藍圖報告書能夠超越政治及種族思維,一切以國家利益為重,依據融合而非同化手法,來推動完成大藍圖所預期與設定的目標。”

“首相的話,說得很合理,很務實,也很開明,但是,大藍圖處理母語問題上,特別是對待華文教育制的政策上,卻未有多大的變更,簡單說一包,還是單元政策的產物,還是舊酒裝新瓶,只是包裝不同,表述形式不同而己。
華社的憂慮,不是沒有依據和道理的。”

過於逐漸提升為第一語文,最終華小將變質

他指出,站在華教的立場上和憲賦於各民族可以自由學習母語的基礎上,我們始終反對一國一族一語的單元路線和政策,學好國語和學好母語,它是兩個不相違背和對立的教育概念。

他表示,我們不能為了強調學好國語,而壓縮或剝削了其他民族學習自身母語的機會。

“教育大藍圖宣布2014要提前在華小及淡小四年級,實施與使用與國小一樣的國小一樣的國語課。”

他認為,在這種情況下,華小需特別重視國語推展與學習,華小國語科目逐漸向國小“轉化”,華小高年紀,即四、五、六年級,也逐漸向國小靠攏。
報告書還建議,如果學習課時不足,或學習成績不好,可以通過課外補習方式來補救,這不但加重了華小生,三語並重的學習負擔,更關鍵的是,華文科,作為華小第一語文的地位,將隨著國語逐漸提升為第一語文,而最終導致華小的變質。

政府及教育部應顧及個方面不能說改就改

他說,在這個科技日新月異的年代裡,教育改革,需要更廣的視野和思維,語文能力固然重要,但是如何發掘學生創新和應變能力,如何培養學生獨立的思考和正確的人生觀,更是未來教育改革不可或缺的組成部份。

他強調,教育大藍圖對獨中教育依然避而不談,缺乏一種對華教更大的包容與肯定。

“在我國教育改革的歷程中,包括了今天的大藍圖,常常給人一種躁急與功利,速成了善變的本質。
既失去了一種對教育應有的紮實與穩健,也失去了一種對教育應有的遠見與反省。”

他認為,教育發展大計,應該顧及方方面面,應該考慮公平與合理,不能常常朝令夕改,更不能常常隨心所欲,說改就改,說變就變。

“任何教育改革大藍圖,應該回歸教育本位,回歸教育理想與專業。 教育不是政治的附屬品,教育更不能成為圖利,偏袒單一民族的工具。
一旦教育融入了偏差,情緒和主觀,教育就會滲入了複雜與偏激的因素。”
.

上图:研討會吸引了近150位關心文教的人士出席。 .


上图:贈送感謝狀及紀念品。 左起為本會署理會長劉久生、名譽會長錢本統市議員、大會顧問暨詩巫省華文獨中董聯會主席拿督張泰卿國會議員、主講人黃良傑代表鄭尚信、本會會長陳發枝、主講人劉天亮、砂董總會長暨本會名譽會長天猛公劉利民、詩巫、加帛省華小董聯會主席許守良、詩巫華人教師公會主席鄭尚魁、詩巫省留臺同學會主席吳汶玲。 .


上图:所有出席者合影留念。

. 上图:主講人劉天亮為大家深入剖析《國家教育發展大藍圖》的起源、內容、影響以及帶來的結果。

劉天亮:沒有華小沒有華教

主講人劉天亮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民族文化教育事業的興衰,作為華人都是義不容辭,有責任關注。
基於這個立場,才站在講台上,跟各位分享,主要是做拋磚引玉的作用,通過研討會,收到大家的回饋及寶貴意見。

他也以樹及船比喻目前的華小情形。

“華小就猶如一棵大樹的樹根,沒根就沒大樹,也沒有樹枝,更沒有開花結果,可說沒有華小就沒有華教。
而華教在馬來西亞猶如汪洋中的一條小船,雖然已經從高山峻水中駛出,並且進入平闊的大海。 但是面對着大海的波濤洶湧,隨時都可能覆滅沉沒!”

劉天亮以三個點,即歷史、大藍圖提及的華小事項及與馬華進行研討會得出的結果及意見,以深入剖析及研討。
劉天亮以華教的簡史作為研討會的開端,他認為歷史解釋了為何如今的華教面對困境,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

“它說明了為何我國有各源流教育,為何有母語教育,三語教育等,這些歷史淵源可以讓我們釐清為何有這些條規,讓我們有條理地,詳細地掌握目前的華教整體情形。”

1920年學校註冊法令限制華教發展

他說,華人祖先下南洋後,披荊斬棘,自動自發地發展教育,廣設華文小學及中學。 起初,英殖民政府並不干涉華教的發展。
直到1920,英殖民地政府意識到必須監控華教的發展,以掌握及管制華教。 英殖民地政府因而發布了《1920年學校註冊法令》。

“從那時候開始,華小都要先通過註冊。 直到現在,我們還是圍繞在這個註冊的問題團團轉。 要開辦新的華小及獨中,更是難若登天,都要尋求政治介入,才能獲得註冊。”

“這個法令,從英殖民時代到獨立再到現在,帶給華社很大的影響。”

他说,在这法令之后,政府僅提供少許津貼,同時以許多條例限制學校,在法令發出後,有300多間學校因不符條件而被勒令關閉。

“在拉惹(Raja)時代的砂拉越,也被1924年的教育法令所約束。 當時拉惹政府依據马来联邦一帶的做法,禁止華校教華語。
因為當時英國人認為華小是延伸左派勢力,中國共產政治勢力的機構。”

他說,這樣的主張,直至1926年才在強大反對聲浪中消聲,並證實了華社辦學理念是在於維護母語的民族價值觀。

“1941至1945年,也就是日本發動二戰期間,日本佔領砂州,辦了少許學校,專注於教日語。 大多數華小都被關閉,學校初允作軍營和倉庫。
日本投降後,英政府教育司提出了讓各源流學校有發展機會的政策,並為各源流小學提供免費教育。
當時的學校分成國小、華小和淡小,英語為必讀科,媒介語則可分成以母語教學,或以英語教學。”

他說,直到1951年,政府擬定了巴恩報告書。 該分報告書提出以國民學校取代華小,並引起華社強烈反對,催生了今日的董總及教總。
當時,以林連玉為首的教師群體,堅決反對這種消滅華小的報告書。

劉天亮說,由於當時的反對情緒高漲,馬來聯邦欽差大臣就成立了調查委員會,通過聯合國的文教團體進行調查及研究,而該報告也建議政府承認華小的地位,只是華校必須教授三種語言,即母語、英語和馬來語。

“這份報告雖得到華社較大的認同,但因與之前的報告書建議內容有很大的分歧,英政府又成立協調委員會,以研討出更為適合馬來西亞的教育法令。
結果在1952年,政府再度發布新法令,他們選擇採納了巴恩報告書的建議,內容指稱開放國民小學,以馬來語為主,把華小和淡小改為國民學校,學校只能教一科華文。”

在這份1952年新法令下,明文規定說:除非有15名家長連署要求,否則不能開辦華文班(也就是有15人要求開,政府就必須想辦法開班級,以及指派老師。

“現在家長具有提出教授華文權力,主要是源於1952年教育法令。”

劉天亮說,從歷史的角度來了解華教的發展史,我們才能有條有理,有根有據地去爭取。

“到了1954年,政府又發布加強國語教學,方便轉型的教育白皮書。”

劉天亮說,歷史並不是巧合,而是相似的循環,這樣的歷史,不斷發生在華小與淡小上。 當時,學校以英語授課,以轉型為英校的白皮書被強烈反對。
後來白皮書不能繼續實施。 1955年,馬華,巫統和國大黨組成聯盟,第一次在立法聯邦大會裡取得94%以上的大勝,並發出拉薩報告書,主張所有學校以馬來文為主,並維持各源流小學的存在。

“1960年,教育部長又提呈另一個拉曼報告,導致1961年法令的產生,也形成了現在的國民中小學趨勢。”

劉天亮表示,是過去一路來的歷史淵源,造成今日的華教現況,當我們了解歷史,就會明白一再重演今日事件的原由。
從過去到現在,馬來西亞教育的最大特點,就是一直在改變,那不是根據教育理論,而是根據政治來改變決策,朝令夕改。

“尤其在前任教長主導下,也發表了教育藍圖,但在很多的改革與轉型還沒兌現,以及還沒好好研討時,又提出一個更大的教育大藍圖。
更甚者,這個藍圖是從明年開始實施! 教育大藍圖在9月才提出,才讓我們華社研討,是不是太過倉促? 我們必須再一次說,這次的政策制訂得不專業!
並需要華社組織團結髮聲,將華社心聲上呈!”
.

上图:主講人鄭尚信代替黃良傑發表看法及報告。
.

上图:意見交流時間。 出席者許政璋發問及交流意見。

許政璋:華總是否能為眾人提供《國家教育發展大藍圖》的正式資料與手冊,讓眾人能吸收大藍圖內容,並作出更深層的建議。
他問:針對大藍圖的反映是否有期限? 反映團體甚多,之後該由誰歸納諸多意見呢?
.

劉天亮回答許政璋的疑問時影。

劉天亮:華總掌握的資料可從網上下載,有巫文及英文版本,相信華團也有這樣的資料。
.

這位加帛省華總代表的建議非常好。 他認為除了反對,更應該提出反建議,因為一味地說不是不行的! .


上图:诗巫华总資訊與研究組主任張昌錦先生發表看法。
他認為在國外有許多洋人學中文、學習畫國畫、學習中華文化等,這都足以顯示中文的地位日益提升,變得越來越重要。
他說,教育部應該參考這些例子,重新思考及定位中文在我國的影響力及重要性。
.

上图:不分朝野共同關心教育。 詩巫區國會議員暨武吉亞拾州議員黃和聯這次不談政治,發表他對大藍圖的看法。 .
他說,很多人忽略了大藍圖撥款這一事項,而事實上華小獲得的撥款是與比例不合的,且逐年變少,在最近一次的教育計劃下,教育部更是不公佈撥款的額數(百分比)。
他認為,政府應該根據國內學生的人數(百分比)分配撥款,擁有20%以上學生的華小應該獲得至少20%的撥款,而不是可憐的3%,5%。

线上人数

在线: 183  个访客 和 0 个会员

游览者总计

页面访问数:
27813096

本网站内搜索资讯

免责声明 Disclaimer

Articles, pictures and video posted could be from various sources and we could not ascertain the accuracy of the materials and the contents do not represent the views of ehornbill.com or its employees/workers/helpers/web designer/hosting company as such we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the accuracy of the contents. However, if any article is not appropriate please inform us as soon as possible for deletion.

张贴的文章,图片和视频可能来自各种来源,我们无法确定资讯和内容的准确性,其内容也不代表《犀乡资讯网》或其员工/义工/网站设计和有关网站托管公司的观点,因此,我们不会对内容的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但是,如果有任何文章不合适,请尽快通知我们以便进行删除。
本资讯编辑部

Please publish modules in offcanvas pos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