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砂、沙及印尼的老友们经林德兴老友的安排及带领下顺利进入泰国。邦朗和平村,现改称“朱拉蓬公主第九发展村”。是马共中央其中之一所在地,村民都是当年马共的成员,看到我们来访都很热情的排队与我们握手,表示欢迎。
2013年12月10日(星期二,)清晨5点,121位(砂沙印)老友分乘三部巴士车(ABC),在林德兴老友的带领下,从槟城北上,於7.00AM左右抵达边界。马方是自行在关卡处扫描出境,泰方则由各车负责人用集体方式处理,顺利进入泰国。
一、 邦朗和平村
10/12的天气有点欺负人,时而大雨滂沱、又时而阴雨绵绵,下个不停。我们A、B二部巴士车终于在中午时分抵达邦朗水坝餐厅用餐。C 巴士因有位团员身体不舒,半路还去看了病,所以迟了些才到。
水坝餐厅位于也拉河尾的山顶。我们乘坐巴士车小心沿水坝绕道迂回前进。偌大的水坝,方圆约数百里,都一瞬眼底,让人享受“美与爽”的感觉。
(邦朗水坝美景)
午餐后,天空还是不忘下雨,好像有点在考验我们的勇气、毅力。不久,我们来到停车点,大巴士已不能前进。我们冒雨分乘十几部爬山车,经改良的爬山车,每辆能坐十个左右,在大雨滂沱的天气中,随爬山车的奔驰、跳跃进入到邦朗和平村。这可苦了几位会晕车的老友,无奈只好以呕吐解除痛苦。
邦朗和平村,现改称“朱拉蓬公主第九发展村”。是马共中央其中之一所在地,村民都是当年马共的成员,看到我们来访都很热情的排队与我们握手,表示欢迎。由于村内没有足够住宿房间,一些团员只好分批住进村内老友的住家。
(我与诗东在牌前摄影留念)
我们(我、诗东、祖华、绍其、焕清、德豹、汉文、方理)八位有幸被分配到“谢宁老友”的住家。这是一间独立单层小屋,4个房间,一个厅,一个厨房,二个洗手间兼冲凉房。我们占用了两个房间,这二个房间已经过精心设计和准备的,所以特感舒服和好睡。谢宁和姐姐谢新从小在中国长大,她们两姐妹同时在中国培训毕业后又到越南战场实习一个时期,才回到马共部队成为医生。后期在勿洞解放区行医。她的父亲名叫阿伦,是一位州委书记,掌管第三战区工作,是一位出色的老军事干部。下山后因动手术感染不幸去世。她尚有二位弟弟也在中国念大学,毕业后也回到和平村的家团聚,并在勿洞市工作。谢宁母亲,部队名叫阿方,是一位出色的解放军战士,堪称为令人起敬的革命家庭。他们很好客,通情达理,得悉我们一路淋雨,特泡姜汤以防感冒。短短的相处,我们犹如一家人。由此步行到会场约须15分钟,所以我们多选择自己走路。
傍晚,我们在村会场外临时搭起的帐篷用餐。丰盛的晚餐,让我们大饱口福。晚上8.00PM,我们准时进入会场,参加由邦朗和平村、邦朗和平联谊会、苏基林和平村、合艾和平联谊会联办的“热烈欢迎老友访问团”。我们静听村长、会长热情洋溢和兄弟情谊的演说。我方由晋汉省俱乐部主席潘瑞汉老友代表致词。之后大家互换纪念品(锦旗和书)。我们赞助5000元马币给兄弟单位。晚会上,歌舞喧天,非常热闹,老友们都尽情表达或享受晚会的盛情厚意。到晚上10点多才散会休息。
11/12(星期三),早上8.00AM,我们在原地餐厅吃早点。早点有咖啡、美禄,还有炒果条、肉粥、鸡蛋等,吃得很饱。9.00AM,我们到烈士纪念碑前向烈士行三鞠躬礼、默哀和献花。之后在烈士们永垂不朽碑下集体拍照留念。
我们也参观了烈士亭,亭内排有多位中央领袖骨灰、灵位和在山上转移回来的烈士骨灰盒。
文物馆记载着马共的全部历史进程,图文并茂。馆内还呈列了许多当年留下的纪念品,包括炸毁的枪支、自制的炮筒、医药器材、无线电器材、兵工厂器具、义脚,真是大开眼界,让我们想象当年马共是如何地勇敢、顽强,而且也取得了很大的战绩。
在文物馆参观时,83岁的陈方老友,由于馆小人多,氧气稀薄,加上全程由他负责讲解,还背一副好几kg重的话筒,可能有些累,出现了短暂休克的紧张场面。幸好我们的老友都站在旁边,及时扶住没有跌倒,在吴德芳、吴松花、潘瑞汉等老友的急救下,终于慢慢苏醒。村内谢宁医生闻讯也赶到现场。后来开了电风扇,空气得到调和,馆内空气畅通,病人逐渐好转,我们也精神起来。
在村旅游组长晓江和林德兴老友带领下,我、阿禄、诗东参观完文物馆后,坐车到公主第7村参观。
公主第7村为泰政府所有,但由苏基林公主承办,决定要把它建为一个旅游景点。第七村旅游区建在也拉河边,河道直迫邦朗水坝,风景优美。据说以后来邦朗村可直接从水坝坐船直到第7村或邦朗和平村,现已在积极筹建之中。但愿第7村,第9村将今后逐渐闻名国内外,成为著名的旅游区。
中午仍在邦朗和平村吃午餐。在7村村长邀请下,在老友们安排下,我们于当天下午3点安排了近40位老友再次到第7村观光,好多老友下河划着长舟,兴致勃勃,流连忘返,很迟才回来。其他人休息或乘机与村内老友畅谈交流。
(在第七村留影。左一为笔者、左二村管理员、左三为余清禄、左四为村长、右一晓红、右二林德兴、右三为俞诗东)
7.30PM用过晚餐,8.00PM在原会场上继续座谈联欢,在村负责人讲话后,我方由印尼代表邓修清老友和砂中区友协代表黄获富讲话。当晚我们移交赞助款予邦朗和平村文物馆马币3千元、马来文化馆一千元。联欢晚会在欢乐气氛中于10.30PM结束。
晋汉省友谊俱乐部主席潘瑞汉(左一)移交赞助款于村长黄信芳。
右一是张伟和右二是彭世阔、右三是余清禄
在邦朗村二天的伙食,全由村民老友负责煮。我们再次感受了大家庭欢乐气氛。松花、阿婆、惠莉等挥起菜刀走入厨房帮忙切菜砍肉。已经很久没有看到用烧火柴煮食了,看着那熊熊烈火,看着那大锅挺,使我们想起了从前。……
邦朗村老友用木柴烧火煮、蒸食品
阿婆对着镜头笑眯眯
一、 也拉热水湖
12/12(星期四),按原计划,5.00AM在邦朗村用早点后,约6.00AM动身离开,老友夹道热烈欢送。
中午我们抵达也拉热水湖吃午餐。午餐后,老友们都相继来到湖边泡脚享受。也拉热水湖由于地质关系,常年的水都是热的。它的中心点非常热,据说新鲜鸡蛋在水中浸泡15分钟就会熟。而我们浸脚的地方是低温的,人称温泉。据村导游讲,人体浸泡后,会促进血液循环,调整元气。长期浸泡将能保持身体健康,延年益寿。
老友在也拉热水湖泡脚享受
一、 勿洞友谊村
享受温泉泡脚后,终于2.00PM多,我们又换了3架高马力的罗里车,驱车前往友谊村。
通往友谊村的路上,道路弯曲延深并逐渐向高山驶去。全程皆为打马油路。路二旁种有橡胶树和榴连树。
友谊村为前马列派下山成员所在地,共有四个村(即友谊第一、二、三、四村)。我们先到第一村。那是友谊村忠烈陵园(其中包括民族民主忠魂碑,历史纪念馆,历史丰碑)和地道所在地。
万花园中的花 俞惠莲在碑前摄影留念
忠烈陵园建在村的最高点,宏伟庄严,让人肃然起敬。我们全体老友列队向烈士墓行三鞠躬礼和默哀致敬。俞诗东团长、潘瑞汉、林伟和等老友,代表访问团向烈士献花圈。
友谊村老友还送来大批的木瓜和连琴果,切块分给每位老友,即解口渴又饱口福。
烈士纪念馆在忠烈陵园右边不远。馆内陈列着许多武装斗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活动相片、生活照和烈士照片。馆内还以大篇幅刊登脱离马共中央,成立马列派般历程,并投诉马共中央对肃反的过左斗争。
从纪念馆出来,沿着崎岖小路,来到了前营寨会议厅,听着导游讲解当年斗争和活动状况,也谈了许多生活起居趣事。我们更感兴趣的是听闻他们摆地道前前后后感人探秘的事迹。过后,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沿着洞道崎岖小径前进。洞内有休息室、通风口和分岔路。出了洞口,来到了总部营寨所在地,那里有陈旧的休息屋,新娘房,厨房和操场等。参观完后,沿着下山土路回程。可以说,友谊村确实青山环抱、空气清新,真有置身于一个幽静的环境之中,又回归大自然的心旷神怡,让人享受大自然的舒服感。
当晚,我们入宿友谊村第2村,即友谊万花园。那真是一个令人陶醉的“世外桃源”。除了宿舍具有独特高水准外,那里方圆都是有计划的种了各种花草,一棚棚有菊花,还有很多不知名的花,由小到大,很整齐的栽种。我们入宿旅社,放下行李,便迫不及待进入附近花圃园参观,拍照留念。
万花园中的花圃
三、万花园中的花圃
俞惠莲在万花园留影
勿洞友谊村已经村互助会与泰方有关人士投资联营,以股份方式集体发展友谊村成为一个有水准、吸引旅客的旅游景点区。因此,从道路、旅社、花圃、节目彩排演出、司仪、音响都是很有水准的。
勿洞友谊村、泰友谊互助会的老友备了丰盛晚宴招待我们。晚饭后,便进入联欢会。晚宴的司仪就是白天的导游,他口才好,声音嘹亮,是个名牌司仪。友谊村村长致欢迎词,热烈欢迎砂沙印老友访问团。我方由美里友协副主席刘有光代表致词,然后互送锦旗留念。访问团赞助一万泰铢于友谊村。友谊村的节目从服装到演出技巧,看得出是经过精心演习的,是有水平的。晋汉省友谊俱乐部、美里友谊协会也不落人后,他们的大合唱虽是出发前才练的,但也蛮有水准的;砂中区友协代表黄犹富高歌一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神情淘入;洪惠莉和杨廷有的伴歌舞等都获得热烈掌声。晚宴至10.30pm才结束。
友谊的夜晚真的有点冷,寒风习习,这就是大自然的冷气,一夜好睡。
13/12(星期五)早晨,享受了老友给我们准备的茶点,早晨的阳光格外温暖,我们又乘机遨游了万花园,并拍照留念。然后依序坐车离开。
一、 勿洞市
13/12(星期五),从友谊村返回也拉温水湖,重新搭上原来的巴士车,驱车直抵勿洞市。勿洞市为泰南一个重要市区。当年马共解放军的粮食很多是由解放区居民来此采购的。勿洞市的政府官员,保安部队往往不与马共为敌。据说有的泰军向马共“围剿”时,还事先给予通知,以防遭遇驳火。马共因在当地剿灭土匪有功,为民服务,获得当地居民热烈拥护。因此,泰方实际上也默许马共在当地活动以协助维持秩序与治安,让当地人民有个安居乐业的地方。
在导游的引导下,我们在前马共成员排地摊处,买了很多大力王等草药。也有的去勿洞著名的燕窝店品尝名贵燕窝。一些朋友买了钢锅、钢杯、衣服和一些纪念品回家送给亲友或家人。
中午,我们在勿洞市餐馆用餐。突然来了120多位游客,餐馆可也手忙脚乱了。大家也只好挤一挤,忍一忍,午餐后都已是满头大汗了。即便如此,它也帮我们“排汗解毒”了。
二、 勿洞和平村
13/12在勿洞市午餐后,我们乘坐巴士车直抵勿洞和平村。抵达时,长长的队伍列队迎接,老友的热情,让我们深受感动。
勿洞和平村也是马共中央成员所在地。马共第一个烈士纪念牌是在此建立的。后来其他的马共聚居地也相继建了烈士陵墓都是依此模式建造的。
我们抵达后,很快被安排入住宿舍。能有这样的宿舍招待,我们已是非常满意了。
和平村的第一个景点是去参观“千年老树”。沿着当年马共走过的路,约行25分钟便抵达大树下。这棵大树,确实高大,在砂境内已看不见了。但对我们而言并不感惊讶,因为我们过去在砂印边区也曾看过这么高大的老树。吸引我们的是,能再有一次机会深入到原始森林区,呼吸新鲜的空气和感受一下当年熟悉的环境,真不虚此行。
在当地老友引导和讲解下,我们参观了勿洞和平村历史文物馆。这是一个保存相当完整、完美的历史文物馆。馆内记载陈列了马共的诞生、抗日、抗英、抗马和合艾谈判的全部详细历程和各阶段与历史相片。
博物馆保存的当年马共枪支
博物馆陈列的自制炮筒
馆内历史文物排列,整齐有序。全部用玻璃箱包装,清晰而不污染损坏。武器方面有合艾协议炸毁的枪支、改装的炮筒、自制的枪、枪托、子弹壳……;医药器材有当年用过的剪刀、刀片、止血钳、听筒……;通讯器材有当年用的收音机、通讯用的话报机和无线电器具、(广播电台)扩播器材……;还有捕猎器具、兵工厂器材、……。还有道具、工具和制服等等。
和平村博物馆讲解员,细心为我们讲解马共几十年来的风风雨雨,介绍了不少外人鲜知的寻幽探秘事迹。使我们的心神又回到当年热烈沸腾的年轻时代。去陵墓的路虽不远(约步行10分钟)但山路较陡,村代表准备一部马力较大的罗里车载我们上山。抵达烈士陵墓,已是太阳西沉,接近傍晚时分,阳光没有那么强烈,凉风习习,更显烈士陵墓莊严肃静,让人肃然起敬。
整齐严肃的队伍,老友访问团向烈士行鞠躬礼和默哀,並敬献花圈。悼拜完毕,在烈士碑前集体照相留念。回程的路是下山,大部分老友选择跑路。
老友们在和平村烈士碑前向烈士们默哀
和平村老友为我们准备了自己煮的丰盛晚宴,老友们都吃的津津有味,大饱口福。完餐后,大家齐聚会议厅,参加交流联欢。联欢晚会上,我们静听村领导和旅游团代表沈泽珠老友的分享讲话。然后互送锦旗、纪念品。潘世阔和谢易伦代表旅游团老友移交赞助金马币2000元给和平村村长;江绍其和吴松花代表老友移交马币2000元赞助文物馆。联欢会到10点半左右结束。司仪还另外延长1小时给爱好卡拉OK老友自由献唱。
14/12(星期六)4点起身,吃了早点,5点左右开车,121位老友分乘三部巴士车满载友谊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