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的默默坚守,不是为了利益——他没有因此拿过党和国家一分钱;也不是为了荣誉——尽管我们认为他应该获得相应的荣誉。老人说,他之所以这么执著,是因为“这是党交给的任务”。一句承诺,坚守一生。40年的日月盈仄,就这样被老人写满了忠诚。
老人无偿坚守秘密工事40年
军报记者: 2015-05-19
“同志,请带我去领导办公室,我要向他们汇报一个情况,事关党的机密……”3月18日上午,一位步履蹒跚的白发老者拄着拐棍来到贵州省册亨县人武部,一进大门就急着要见人武部领导。
闻讯,人武部政委任波和政工科科长王三军放下手中工作,接待了这位老人。
“首长,我来交接党给的任务……”仔细问明任政委和王科长的职务、姓名,老人严肃地向任政委报告。接着,他拿出纸、笔,讲起了40年前的往事……
老人名叫何文勋,1929年出生,1948年参加游击队,在剿匪战斗中荣立过战功。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一心参加志愿军,却因是家中唯一男儿又结了婚,没有如愿。后来,他主动向党组织申请参加工作队,从家乡盘县来到册亨县支边。
1973年1月1日,《人民日报》传达了党中央、毛主席“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全国各地由此广泛开展了建设防空设施的活动。1975年的一天,册亨县人武部时任部长、政委找到在县基建办负责民兵和武装工作的何文勋,交给他一个重要任务——修建一座防空洞,作为全县的防空指挥部。
人武部领导要求,设计和施工全部由何文勋负责,不能有图纸,更不能向任何人透露施工情况……受领任务后,何文勋带着100多人的施工队伍不分昼夜连轴转,奋战4个月,终于将“防空指挥部”修好。
何文勋一边讲述,一边提笔在纸上画着防空洞的位置、结构,标注内部设置的发电房、弹药库、机要室等,并详细记下墙和门的尺寸、每个房间能容下多少人等信息。虽然年纪大了,老人依然清晰记得工程的种种细节,一一说出、写下,生怕有所遗漏。
工程完工交接后,县人防办安排了一名同志负责管理、维护。1976年初,该同志调走。人武部和人防办领导考虑何文勋的家就在防空洞附近,他又是防空洞建设的负责人,便安排他接替管护防空洞,并且反复叮嘱:“这项工程是党的秘密,你要用生命来守护……”
“保证完成任务!”何文勋一诺千金,经常在工作之余进入防空洞,叩石垦壤,洒扫除草,让防空洞始终面貌如新。退休后,因为没有接到党组织新的指示,何文勋依然看护着防空洞,一守便是40年。40年间,日渐老去的何文勋拒绝了儿女接他去住新房、享清福的请求,始终住在防空洞附近的简陋老屋里,日夜守护着党的秘密。
历经“文革”后期的混乱,以及其后数十年的世事变换、人事更迭,防空洞的相关档案、资料相继散失,相关部门早已无人知晓有这么一个工程存在。“防空指挥部”成了何文勋一个人的秘密,而他则始终把党交给的任务铭记在心。
“年纪大了,身体也越来越差。真怕哪天突然不行了,这个秘密就要跟着我进坟墓啰!”近来,已经86岁的何文勋感到身体日渐衰弱。思来想去,他决定前往当初赋予自己任务的人武部,向党组织做个交接……
送走老人,册亨县人武部立即派人到县档案局查询资料、核实情况。遍查当年档案,他们最终在册亨县革委会办公室(1975)14号文件中,发现有县财政局自筹资金拨给县战备办公室人民币5000元用于修建防空洞的记录,从侧面印证了老人所说属实。
随后,人武部迅速向册亨县人防办、安监局、国土局、审计局等单位通报了情况,组织相关工作人员随何文勋一同到防空洞进行了实地查看。“如果不是老人带路,我们走到近前都不知道这是一座防空设施。可见其保密性之好!”人武部任政委说,现场人员也不禁再次对何文勋感佩不已。
3月25日,册亨县人防办正式从何文勋手中接收了这座历经40年仍堪用的防空洞。人防办领导介绍,他们将对防空洞进行现代化改造,使其满足现代防空条件后投入使用。
【评论】
最是那无声处的忠诚
“忠诚”二字,在中国文化里可谓厚重深远。关云长千里走单骑,是谓忠;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是谓诚。而何文勋老人用40年时光守护一项被世人遗忘的“国家任务”、履行对党的承诺,其忠、其诚令人唏嘘!
40年的默默坚守,不是为了利益——他没有因此拿过党和国家一分钱;也不是为了荣誉——尽管我们认为他应该获得相应的荣誉。老人说,他之所以这么执著,是因为“这是党交给的任务”。一句承诺,坚守一生。40年的日月盈仄,就这样被老人写满了忠诚。
说到对党忠诚,许多人都会想到血雨腥风的战争年代,党的优秀儿女面对敌人的白色恐怖,“砍头只当风吹帽”“断头流血以从之”。人事变幻数十年,中国正在发生着“三千年未有之变局”。其中变化最大的,也许要数人心。在一些人眼里,忠诚成了“傻”“呆”“笨”的代名词,信仰不过是可以肆意嘲笑和买卖的商品。在这样的背景下,何文勋老人的坚守,其价值早已远远超过了任务本身。他告诉我们:真正的忠诚,不在纸上、不在嘴上,而要灌注于血脉、根植于灵魂。这无疑是社会珍稀的品格,更是一名党员最可贵的品质。
“和平年代,有许多东西与时间一起流逝。民族魂,最是那于无声之处的奋斗。”这句歌词,应该是对何文勋老人40年执著忠诚的最好注脚。向老人致敬!为40个酷暑寒冬,更为人声寂寥时毫不褪色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