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也证明,落后的国家不仅要挨打,最后即使成为战胜国也没多少发言权。抗战胜利前夕,是美国、英国、苏联三国商议战胜日本后的利益分配,而中国虽然被视为战胜国之一,其领土权益却被当作交易的一环,例如外蒙古问题、台海钓鱼台问题等等。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显然明白这一点,发言权只由实力决定,最后只好屈辱接受。
中国阅兵,是正视历史还是改变历史?
作者:渔夫
最近中国在天安门办了一个大阅兵,整体的规模及军队的纪律都让人眼前为之一亮。此活动的全称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原因是今年乃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也就是世界第二次大战结束70年。
中共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辞时强调,“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会把自身经历过的悲惨遭遇强加给其他民族”。当然,从历史上来看,中国的确没什么大幅侵略他国的记录,基本上都是以盟国友邦的方式装大自己的势力。而在中国近代史上被八国联军侵略、被日军侵略的惨痛过去来看,习近平所说的这句话的确深得人心,彰显21世纪世界大国的气度。
面对抗日战争纪念,作为当事者的日本显然十分尴尬。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就表示,“中共不应该将焦点老放在过去不幸的历史,应多关心国际社会的共同议题,放眼未来。”这句话听起来还挺有道理的,但仔细一想其实也只是日本的推托与自我辩护。历史正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根本,特别是中华民族拥有的五千年历史,更是值得我们去正视与借鉴。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历史也是人写出来的。所以人作为历史的记载者,人所写的史书作为历史的传承单位,难免会有些主观的更动,无论是有意或无意的。虽然中国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而高调举行阅兵,声称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及东方主战场,但难免让人议论纷纷。今天的中国办阅兵的目的,更像是为争夺历史的解释权、话语权。
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今天的中国(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而抗日战争进行于1931年至1945年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源自于第二次国共内战中共产党的全面胜利,而第二次国共内战也是在1945年以后,二战结束之后。显然,从时间线上来说,这抗日战争是由国民党领导的,也就是由“中华民国”打胜的。那么现在的中华民国在哪?不好意思,在台湾呢。
台湾国军打的胜仗最后由中共来庆祝?显然,中共在这个课题上是直接认为中国只有一个中国了,只不过没那么明显的说出来罢了。可能有的人会说,抗日片里都有播出共产党、八路军为抗日作出多大的努力啊!这我当然无法否认。根据1995年《关于抗日战争中我国军民伤亡数字问题》,抗日战争期间国军伤亡322万人,共军伤亡58万人。数据就摆在那里,大家看得明白。
除了尝试将共军视为作战主力之外,中国也尝试提高自己在战胜二战中所做出的贡献。看,我这么高调庆祝,显然就是在提醒大家我是战胜国,我的兵打出了大胜仗,日本无力征服我,只好投降。但真的不好意思,中国战场并非是二战的主战场,中国抗战军队也不是真的那么强大。毛泽东在1956年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上就说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我们(中国)是一个支队,不是主力军。”
但历史教育上的口径及中国政府的近代表现,恰恰违背了毛泽东这一客观评价。着力宣传抗战的动机虽是好的,却不谈中共或整个中国因贫弱而导致的有限战力。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在正面战场有国军抵抗,但掌权的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后方有共军游击队袭扰,但力量又不强。最后,整体战略其实就是以持久战方式拖住对手,等待美国那两颗原子弹的“救赎”。
历史也证明,落后的国家不仅要挨打,最后即使成为战胜国也没多少发言权。抗战胜利前夕,是美国、英国、苏联三国商议战胜日本后的利益分配,而中国虽然被视为战胜国之一,其领土权益却被当作交易的一环,例如外蒙古问题、台海钓鱼台问题等等。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显然明白这一点,发言权只由实力决定,最后只好屈辱接受。你说,这真的是战胜国应有的利益分配吗?
所幸今天的中国靠着自己的实力强大起来,以自己的方式重新定义了自己的历史定位。但作为普通老百姓,也要尽力做到全面客观,以更理性的方式认识中国。而在未来,中国又能在世界历史上达到什么程度的新高地位,才是让人引颈期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