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雄老友一生忠于人民事业,始终和同志们团结奋斗,从高潮到低潮从没离开战友们,无怨无悔地把一生献给了人类最壮丽的事业。今天,我们大家怀着悲恸的心情,追思与悼念他,就是不管是在老友们的夕阳日子,还是年轻人们的阳光岁月中,都要发挥一点光和热,照亮自己,也温暖别人。佩雄老友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和许多忠诚的先行者一样,永垂不朽!
曾佩雄(张亚华)悼文
各位老友、乡亲父老们,
在季候变换的五月的这个早晨,突然传来我们的老战友曾佩雄,即张亚华同志病逝的噩耗,震惊之余,无比沉痛。我们心痛失去了一个祖国的好儿子,我们惋惜尊敬的好领导走得太早些。
曾佩雄(张亚华)老友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出生于蕉风椰雨的海口区,在三密中公完成小学教育后,曾到老中中受过中学教育。在学生年代就开始接受左翼进步思想的薰淘,并立志投身于改革社会运动。
1962年6.28大逮捕事件后,北加革命被逼从主要公开形式转入地下,随之于晋连路12哩设立地下领导中心,佩雄也从海口区调来。由于热爱组织,且工作能力强,不久便被提拔为首省省委,成为当时最年轻有为的一名省委。
1963年,亚华同志与其他领导及一批干部一起,在林和贵带领下,越过边界,到达印尼西加省的山口洋,被分配领导那里的公会和农运工作。北加人民游击队于阿桑山成立后,他曾被委为第一支队政委,但由于工作的需要,他多数时间还是留在总部的甘榜双空。
随着印尼1965年9.30反动事件爆发,革命立足点陷入危境,领导中心再次班师回国,亚华当时就曾充当先遣队,与数位干部率先回到他熟悉的海口,进行部署工作,从而促成后来在敌人眉前设立的领导中心,整肃队伍,重整国内革命和群众信心,开展武装斗争。
在往后的几年,亚华同志又与大队伍一起,经历了两次严酷的反围剿斗争,即1970年的2.24事件及1971年的青山3.8事件,从而得到进一步的考验与锻炼。从泽国转到山区后,在新建的马当山领导中心,在艰苦的物质和一山过一山的颠簸生活中,亚华同志带领后勤部的同志们,克服重重困难,武装力量得以在充分物资保障下发展壮大。
但,对他来说,最大的考验莫过于1973年底、74年初的"斯里阿曼行动",在哀鸿遍野中,张亚华同志临危受命,毅然接下带领一支小游击队员继续斗争,承担保存革命火种的重大使命。这一坚持就是12年。在这孤立无援的12年,敌我斗争、与自然界的斗争,都是可想知而又非置身其中所无法想象的。在他的带领下,队伍虽然损失过半,但星火是保存下来了,给后人树立了榜样和留下一段佳话。
佩雄老友一生忠于人民事业,坚定地站在人民的立场,始终和同志们团结奋斗,站在斗争的最先列,从高潮到低潮从没离开战友们,不畏艰苦,迎难而上,无怨无悔地把一生献给了民族最壮丽的事业。
今天,我们大家怀着悲恸的心情,追思与悼念我们亲密的战友和敬爱的老领导张亚华同志,就是要发扬他刻苦耐劳,不屈不挠和关心他人的精神;即使回返社会后,也是一身正气,贫贱不移,与病魔顽强奋抗。因此,不管是在老友们的夕阳日子,还是年轻人们的阳光岁月中,都发挥一点光和热,照亮自己,也温暖别人。
今天,佩雄老友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永远和我们在一起。他和许多忠诚的先行者一样,永垂不朽!
●社团代表敬献花圈。左为砂拉越南区友谊俱乐部福利陈文斯。
●曾佩雄的两名女儿移交捐款给砂拉越客属公会财政本固鲁田新华(左1)。
●砂拉越南区友谊俱乐部福利陈文斯(左1)从家属手中接过捐款。
前北共游击队之负责人曾佩雄(张亚华)
5月19日晚病逝 22日举殡
(古晋22日讯)
古晋省最后一批重返社会的前北共游击队之负责人曾佩雄(张亚华))已于本月19日晚病逝,并于今日举殡,安葬于朋里逊路14哩客属陵园。
曾佩雄的大批老战友及亲友今早出席了一项简单而隆重的告别仪式,一起上香、鞠躬。仪式上,除了邀请佛教团体诵经外,多个社团,包括砂拉越客属公会、砂拉越南区友谊俱乐部及砂拉越中区友谊协会等的代表,敬献了花圈,并领取捐款。
砂拉越南区友谊俱乐部秘书蔡高仁呈读悼文时介绍说,曾君出生农村,读书时就接受进步思想熏陶。由于他忠于组织,工作能力强,早年就受委领导重任,是当年最年轻的首省省委,负责后勤部工作。1974年“斯里阿曼”行动后,他临危受命,带领游击小队转战马印边界,与天斗,与敌斗,历经艰险,“星火保存下来了,留下一段佳话,给后人树立榜样”。
对于曾君的逝世,悼文认为“我们心痛失去了一位祖国的好儿子,我们惋惜尊敬的好领导走得太早些。”
悼文说,佩雄老友忠于人民事业,坚定地站在人民的立场和斗争的前列,始终和战友团结奋斗,从高潮到低潮从没离开过队伍。他不畏艰险,迎难而上,无怨无悔地把一生献给了民族最壮丽的事业。
悼文指出,我们怀着悲恸的心情,追思与悼念老战友、老领导,就是要发扬他刻苦耐劳,不屈不挠和关心他人的精神,即使回返社会后,也是一身正气,贫贱不移,与病魔顽强抗争。因此,“不管是在老友们的夕阳日子,还是年
轻朋友们的阳光岁月里,大家都要发挥一点光和热,照亮自己,也温暖别人”。
“今天,佩雄老友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永远和我们在一起。他和许多忠诚的先行者一样,永垂不朽!”
不少老友随后也随着灵车,送到山头,挥手道“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