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巴简称沙,位於婆羅洲島北部,面积僅次於其西南方的砂拉越。它與南方的印度尼西亞的東加里曼丹省接壤。雖然沙巴是馬來西亞的州屬,但其領土地位依然有所爭議;菲律賓迄今依然主張擁有其東半部的領土。
沙巴
沙巴(马来语:Sabah;爪夷文: سابه ),简称沙,位於婆羅洲島北部。[2][3]沙巴是全國第二大州屬,僅次於位於其西南方的砂拉越。它與南方的印度尼西亞的東加里曼丹省接壤。雖然沙巴是馬來西亞的州屬,但其領土地位依然有所爭議;菲律賓依然主張擁有其東半部的領土。
沙巴早期历史
人類最早遷移和定居到沙巴地區的時間,可追溯到約距今2-3萬年前。這些早期人類據信是棕色人種或矮黑人的群體。下一波的人類遷徙,據信是南島語族黃色人種,發生在大約公元前3000年。由于缺少正式的历史文件纪录,沙巴早期的历史比较模糊,只能由国外的纪录及考古学家所发现的考古证据来考证。沙巴博物馆收藏了这方面的资料。
沙巴名稱由來
相傳沙巴西面海岸的居民喜欢种植一种称为“Pisang Saba”的香蕉。这种香蕉成为远近驰名的特产,于是人们便把这里称为 “Sabah”。另一個說法是,因為沙巴处于北半球的台风地带以南,不受台风的干扰,故被称为“风下之乡”(Land Below The Wind),吸引那些到苏禄群岛经商的回教商人停驻以避台风;而在阿拉伯語,“风下之乡”被称为Zir-e Bad,发音接近“Sabah”。
早在15世纪,文莱和菲律宾南部一带的商人已经把这个地方称为沙巴。然而,英国人于1881年统治沙巴后,就把地名改为北婆罗洲(North Borneo)。直至1963年,沙巴成为马来西亚的一州,才恢复原有的名称。
文萊帝國
在第七世紀,有一個定居的社會名為 Vijayapura,向三佛齊帝國進貢,被認定是當時已存在於婆羅洲東北海岸附近的文萊帝國的最早封地。[12]另一個讓人懷疑是否確實存在的王國是第九世紀的渤泥(Po-ni)。學者認為,渤泥位於文萊河口,並且是文萊蘇丹國的前身。[13]在文萊統治者開始接受伊斯蘭教之後,成立了文萊蘇丹國。在第五任蘇丹博爾基亞於1473年至1524年間的統治下,文萊蘇丹國的領海延伸到沙巴、北方的蘇祿群島和馬尼拉,以及南方的砂拉越一直到婆羅洲島南端的馬辰。
1658年汶莱将沙巴割让给苏禄苏丹
在1658年,文萊蘇丹將婆羅洲北部和東部的一部分割讓給蘇祿蘇丹,以答謝協助弭平文萊蘇丹國的一場內戰。在1749年,婆羅洲蘇丹國將菲律賓巴拉望省南部割讓給西班牙。[15]
据记载,沙巴早在公元六世纪就和中国有经济来往,在沙巴博物馆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瓮,足证沙巴与中国的关系源远流长。当时中国商人来这里多是为了香料、木材、燕窝等等。中国各朝代古书、史书中都有渤泥的记载,可见当时中国人已经踏足婆罗洲了,甚至在中国南京还保留着明朝渤泥国王的坟墓。
英屬北婆羅洲
在1761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官員亞歷山大·達爾林普爾(Alexander Dalrymple)與蘇祿蘇丹締結協議,允許他在Pulau Balambangan岛設立貿易站,但這個計畫於1805年11月失敗,这个岛被他们舍弃。在1846年,文萊蘇丹將沙巴西海岸納閩島割讓給英國,在1848年成為英國皇家殖民地。
在没有得到苏禄苏丹同意之下把沙巴并入马来西亚
英国北婆罗州公司1878年从苏禄苏丹手中取得北婆罗洲,并在1888年成为英国的保护国。由于把沙巴、砂拉越和马来亚合并成马来西亚的事情并没有征求和得到苏禄苏丹的同意,而且,自1963年的马来西亚之后,马来西亚继续每年付给租金,所以,苏禄苏丹后裔仍坚持其拥有沙巴的主权。直至今日,马来西亚政府每年仍缴纳约1600美元给苏禄苏丹。
經過一連串的轉移,北婆羅洲的權利轉手給阿爾弗雷德·登特(Alfred Dent),他在1881年成立了英國北婆羅洲臨時協會有限公司 (British North Borneo Provisional Association Ltd.)。在1882年,英國北婆羅洲公司( British North Borneo Company)成立,以古達為公司總部。在1883年總部遷往山打根。 1885年,英國西班牙和德國簽訂了1885年馬德里議定書( Madrid Protocol of 1885),承認西班牙在蘇祿群島的主權,以交換西班牙放棄對北婆羅洲的主張。[16]在1888年,北婆羅洲成為英國的保護國。
日本佔領到獨立
神山游击队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於1942年1月1日登陸納閩,並繼續入侵北婆羅洲的其他地區。從 1942年到1945年,日本軍隊佔領馬來亞、北婆羅洲和砂拉越,連同這座島嶼的大部分地區。日军完全占領沙巴後,當地人組織了抗日组织“神山游击队”,由郭益南(Albert Kwok)建立;而在古达,另一支游击队由敦姆斯达发建立(Tun Datu Mustapha)。1943年10月10日,郭益南的部队开始与日军交战。亚庇市的亚庇国际机场正对面有一座Petagas战争纪念碑。
盟軍的轟炸摧毀了大多數城鎮,山打根被夷為平地。山打根曾有一座由日本人所管理的殘酷的戰俘營,用來關押在北婆羅州的澳大利亞與英國戰俘。囚犯遭受慘無人道的待遇,而且盟軍轟炸使得日本人將戰俘營搬遷到內陸的蘭瑙,有260公里之遙。所有的犯人,當時數量已減少到2504人,被迫展開惡名昭彰的山打根死亡行軍( Sandakan Death March)。所有的戰犯都在這場行軍中死亡,只有六名澳大利亞人逃跑倖存。1945年9月10日戰爭結束。
日本投降後,北婆羅洲由英國軍政府( British Military Administration)所管理,1946年成為英國海外領地。北婆罗洲的首都由山打根迁至亚庇。英國繼續統治北婆羅洲直到1963年8月31日,北婆罗洲摆脱英国统治独立。之后是一段过渡时期,英属北婆罗洲总督留在北婆罗洲至1963年9月16日,即马来西亚联邦成立為止。
馬來西亞聯邦
上述是关于英国与北婆罗洲、砂拉越、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的协定
在1963年8月31日北婆羅洲取得自治。1962年,成立科博德委員會(Cobbold Commission),以確定沙巴和砂拉越人民支持組成聯邦的方案,該委員會發現這個方案受到人民普遍支持。沙巴的多數族裔社群領袖,由敦穆斯塔法(Tun Mustapha)代表穆斯林,敦福阿德斯蒂芬斯(Tun Fuad Stephens)代表非穆斯林土著,丘錫州代表華人,到最後表示支持這個組成聯邦的方案。在1963年9月16日。北婆羅洲,此後稱為沙巴,與馬來亞、砂拉越和新加坡,共同組成獨立的馬來西亞。[2][17][18][19]
從馬來西亞組成之前,一直到1966年,印度尼西亞對於英國在背後撐腰的馬來亞和馬來西亞,採取敵對的政策。這種不宣而戰源自於印度尼西亞總統蘇加諾,他認定這是英國擴大在該地區的影響力,他打算奪取整個婆羅洲,歸在印度尼西亞共和國統治之下。
敦福阿德斯蒂芬斯成為沙巴州第一位首席部長。第一任州元首是敦穆斯塔法。沙巴在1967年舉行了第一次州選舉。直到2008年,共舉行過11屆的州議會選舉。截至2009年,沙巴曾有13位首席部長,九位不同的州元首。從1970年開始,菲律賓難民從棉蘭老島陸續抵達沙巴,這是由於發生在當地的摩洛人叛亂。[20]
地理與環境
沙巴州西半部普遍是多山地區,包含馬來西亞三座最高的山峰。最突出的山脈是克羅克山脈,其中有幾座山峰,高度從大約1000米到4000米。最高峰京那巴魯山有4095米,是東南亞的最高山峰。沙巴的叢林分類為雨林並擁有多樣化的植物和動物物種。在2000年,京那巴魯國家公園由於其豐富的植物多樣性,再加上其獨特的地質、地形和氣候條件,列入世界遺產。[21]
沙巴州面积76115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440公里,沙巴州在地图上看似一个狗头,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达1440公里,沙巴州东北部与菲律宾为邻,面向苏禄海,东部和南部是印尼苏拉维西及加里曼丹,面向苏拉威西海,西南部与文莱及砂拉越州为邻,西北部面向南中国海。境内最长的河流是京那巴当岸河。
人口
2010年沙巴人口为 3,120,040 人,[22]為馬來西亞人口第三多的州屬,僅次於雪蘭莪及柔佛。由於從菲律賓南部省份進入的非法移民人數眾多,沙巴成為馬國人口成長率最高的州屬之一。其族群结构如下:
1.杜顺人:17.8%。
2.华人: 13.2%。
3.巴瑤族: 13.4%。
4.马来人: 11.5%。
5.毛律人: 3.3%。
6.其他土著: 14.6%。
7.其他非土著: 4.8%。
8.非馬來西亞出生之公民: 25%
其他居民为61万外国人(当中包括23万持有合法证件的劳工和31万无合法证件入境居留者等等)。
種族與族群
沙巴人民分為32個官方承認的族群。最大的非土著族群是華人(13.2%)。在沙巴最主要的漢語方言是客家,其次是粵語和福建話。在沙巴大多數華人都集中在大城市和城鎮,即亞庇、山打根和斗湖等地。最大的土著民族是杜順人,其次是巴瑤族,和姆律人(Murut)。华人是在十九世纪时才大量移民来到这里,主要是客家人、广府人、潮州人、福建人、海南人及一些廿世纪来的天津人 、河北人。相較於馬來西亞其他州屬,沙巴的印度人和其他南亞裔群體規模非常小。科科斯人(Cocos)是居住在沙巴州的少數族群,特別是在斗湖省。總的來說,所有來自沙巴的人被稱為沙巴人,他們也自我認同這個稱呼。
沙巴人口包含許多族群,例如:
|
其他居民:
- 菲律賓人 - Chavacano,Visaya,Ilocano,Suluk,Badjao,Iranun,Tausug
- 印尼人 - Bugis,Jawa,Timoris,Banjar
- 印度人 - Punjabi,Tamil
- 砂拉越土著 - Iban,Penan,Dayak
所谓土著是马来西亚政府政治定义为原住民者,土著身份在沙巴州具有强烈争议性。
沙巴因马来西亚联邦政府施行的种族政策(把在印度尼西亚出生的马来人和在菲律宾出生的回教徒引入和给与公民权以及土著地位)而造成人口激烈地增长[24][25]。
經濟
沙巴的經濟傳統上大量出口熱帶龍腦香木材,但隨著自然森林以驚人速度枯竭,人們做出許多生態努力,以挽救僅存的自然雨林領域,這是在1982年初開始達成,透過森林保護方法,特別是率先由山打根森林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收集不同種類的大葉相思種子,並種植到試點地區;但是,油棕已成為農民選擇種植的經濟作物。沙巴經濟的其他重要農產品,包括橡膠和可可。旅遊是目前的第二大經濟來源。還有其他如海鮮和蔬菜的出口。
在1970年,沙巴名列馬來西亞聯邦最富裕的州屬之一,其平均國民生產毛額僅次於雪蘭莪(當時包括吉隆坡在內)。[26]然而,儘管擁有巨大的自然資源,沙巴是馬來西亞目前最貧窮的州屬。現在的平均所得是全國最低,而且比起西馬,沙巴的生活開銷相對較高。2000年沙巴的失業率是5.6%,成為馬來西亞失業率最高的州屬,幾乎達到馬來西亞全國平均值3.1%的兩倍。沙巴具有全國最高的貧窮率,達16%,超過全國平均值的三倍。由於缺乏可提供就業機會給專業人員和高度熟練的勞動力,大量沙巴人遷移或實際上搬到馬來西亞半島、新加坡、澳大利亞和美國。有部分問題出自州政府和聯邦政府之間不公平的資源分配,以及大量來自印尼、菲律賓,甚至中國和東帝汶的非法移民,其人口估計為五十萬人。由於大量土地已種植油棕,產業並不充分機械化,它是高度依賴持有工作准證的移民以及非法移民。2004年,貧窮程度惡化到22%。[27]然而,在州政府與聯邦政府的援助,以及聯合國和這些非法移民來源國政府的主動協商之下,已採取若干措施幫助沙巴緩慢地克服這些危機。
最近出台的第九大馬計劃已撥款馬幣16.908億令吉給沙巴,這是國內僅次於砂拉越州的分配金額,但這僅佔國家總預算的8%,但沙巴人口超過全國13%,而面積超過全國25%。這顯然帶有歧視,已導致沙巴州擁有馬來西亞最多生活在貧困線以下的人民,並低於印度尼西亞的貧困率,根據2004年聯合國的數字,跟亞齊和緬甸處在同一水平。[27][28][29][30]
這筆資金將用來改善沙巴州的農村地區,提升該州的交通運輸和公用事業基礎設施,並促進沙巴經濟。政府已把重點放在有可能成為沙巴經濟增長引擎的三個主要領域:農業、製造業和旅遊業。
语文
華語是华人最主要语言,大多数华人以普通话和人沟通。华人与籍贯方言沟通,客家话是主流方言,粤语、潮州话、福建话、海南话等方言是较少华人沟通的方言。各族群都有其各自的语文,马来语为官方语文,也是马来人及莘莘学子的主要书写与沟通语文。但就学于八十年代初或以前(大马教育文凭取代英国普通教育文凭之前)的沙巴子民仍多以英文书写、沟通。原住民—卡达山与杜顺族普遍都以卡达山文,英语或马来语沟通。
历任首席部长
年份 | 首席部长 |
---|---|
1963-1964 | 敦佛史迪芬(Tun Fuad Stephens) |
1965-1967 | 丹斯里拿督罗思仁(Tan Sri Datuk Peter Lo Sui Yin) |
1967-1975 | 敦姆斯达发(Tun Mustapha Datu Harun) |
1975-1976 | 敦沙益(Tun Said Keruak) |
1976 (44天) | 敦佛史迪芬(Tun Fuad Stephens) |
1976-1985 | 拿督哈里士沙烈(Datuk Harris Mohd Salleh) |
1985-1994 | 拿督斯里约瑟基丁安(Datuk Seri Joseph Pairin Kitingan) |
1994-1995 | 敦沙卡然(Tun Sakaran Dandai) |
1995-1996 | 拿督沙烈沙益(Datuk Salleh Mohd Said) |
1996-1998 | 拿督杨德利(Datuk Yong Teck Lee) |
1998-1999 | Tan Sri Bernard Dompok |
1999-2001 | 拿督奥苏(Datuk Seri Osu Haji Sukam) |
2001-2003 | 丹斯里章家杰(Tan Sri Chong Kah Kiat) |
2003-现在 | 拿督斯里慕沙阿曼(Datuk Seri Musa Aman) |
行政区划
沙巴被分为五个省(Bahagian)、二十四个县(Daerah)。
省 | 县 | 区域地宽 (平方公里) | 人口数目 (2006年份) | |
---|---|---|---|---|
1 | 西海岸省 | 古打毛律县、亚庇县、吧巴县、兵南邦县、兰瑙县、斗亚兰县 | 7,588 | 953,900 |
2 | 内陆省 | 保佛县、纳巴湾县、根地咬县、瓜拉班尤县、实必丹县、担布南县、丹南县 | 18,298 | 420,800 |
3 | 古达省 | 万劳县、古达县、必达士县 | 4,623 | 189,500 |
4 | 山打根省 | 比鲁兰县、京那巴当岸县、山打根县、丹革县 | 28,205 | 676,000 |
5 | 斗湖省 | 古纳县、拿笃县、仙本那县、斗湖县 | 14,905 | 756,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