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期望二,三十年后,当我的孙子问回我同样的问题时,我的答案会是:“别犹豫了,留在本地升学吧!只要有实力,政府会特别照顾你……而且你能留在祖国陪伴我这老公公呀!” 这或许是全马人民想要听到回答的答案!让我们期待这么一天吧……。
升学路上,何去何从
作者:WongKaihWee
日期:2013年6月4日
自从二十年前,大学毕业后至今;本身就鲜少有关注时下教育倾向升学路上,何去何从所谓目前的热门学糸或学府!那天,太太忽然提起女儿今年就将考完大马教育文凭;是时候为女儿规划部署升学道路的时候了!这么一提,可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啊!
老实说,之前我对孩子们升学规划的想法是蛮‘单纯’的;只要平时多加督促,确保孩子学校成绩保持在一定程度上即可。至于每年的具体升学规划这回事,就顺其自 然;顺着潮流走吧!也就是说;无须烦,无须想;上完小学上中学,念完初中上高中,再来就继续上完大学,可就大功告成了。理论上,我都是认为我国政府已为国 民费心费力的部署计划好从小学到大学的升学路线图。学生们只要用心读书,把成绩搞好;一步一脚印攀上去就对了!
然时过境迁,当今学子们的 升学算盘已今非昔比。记得我那年代(八零年代),升学思路就比现今学子想的,烦的都简单扑俗得多了!早期我们唯一必须要做的就是把书读好,确保成绩符合升 学的门槛;其余的一律不遐多想。我们从不想不烦到底要进国立或私立大学学府;国内,国外或要选修的学系等。或更高层次的;毕业后要在国内或国外友挥所长, 甚至乎接下来是否还要继续当本国公民,还是移民他国。
这些顾虑,对于那年代的学子可说是多余的。更贴切的说法就是我们一般的学子是没有选择的余地的。一切近乎逆来顺受,有什么读什么;照单全收就对了!毕业后,几乎都会留在国内编织所谓的前途与梦想。
相比之下,现代学子对于本身的升学思路所要顾虑思索的,绝对比我们那年代的“顺其自然”式的思维来得更加复杂,且是压力重重的。他们的‘任务’再也不仅仅是把书读好那么单纯。他们可必须要想‘’现在要在什么地方读什么?‘’ 再来就是‘’往后又要在什么地方
做什么?‘’ 甚至于要考量到底要在那落叶归根?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如此的局势与差异呢?对于这题问,我只能说那是因为时势环境,再加上人为政治因素所使然的。
别的不说,就单单探讨现今学子普遍都犹豫于国内外深造的思维,即能探出些许端倪。犹记得我那年代,甭想说是国外深造,就连国内私立学院也都未曾梦想过。当然 当时的经济能力及周边生活环境是促使我们那年代的学子对之望而却步的最大因素。即使雄心万丈,也未必会有“伯乐”青睐于你。毕竟那时候的大专院校是少之又 少;只有院校选你,绝对轮不到你选院校的份儿。你不要,后边可还有大把人排队等着要呢!
更可悲的是;当时我国独一无二的种族教育固打政策 更擢夺了华裔学子的升学机会。再加上大专院校僧多粥少,造成了华裔入学机率是离谱的低!估计当时十个华裔学子中;真正能笑到最后,成功进入大专学府的,就 只有区区那么一两个。所以在那年代,能成功挤进大学的华裔子弟,可真要杀鸡祭祖还神了!
那年代科技也不怎么普遍发达;所能接收到资讯可真 是少得可怜。除了大略知道那十指算不完的国内大专学府外,我们都没什么选择了。这也形成了人人只要能挤进大学,就谢天谢地的心态。至于被分到的学府或学 糸;大多都不怎么在乎。拿到什么,就读什么!只要能平平安安,顺顺利利捱个三,四年拿个大学文凭;可绝对是光宗耀祖,且在往后日子就无后顾之忧了!
然到了今时今日;现代人经济富裕了,资讯发达了…当然即使是升学,要想的也相应复杂得多!其中一项最为明显的就是现代学子总心系国外。在他们心中;外国的月亮总是比较圆的。当然先天环境因素是不容置疑的,但后天人为因素似乎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环视我国的教育环境,不禁会叫人问到……“我国的教育体系,真的公平对待所有种族人民吗?”前阵子,还听女儿说;当她从初中三升上中四时,就发现了个‘奇 怪’现象;那些中三成绩稍微优越的巫裔友族朋友们都突然间‘消失’了!查明后,原来他们已都各有所属;成功申请进入更高层次的全日制高等学府(如理科学 院,大学预科校等)。
这么一搞,直升中四的就只剩下华,印裔学生及廖廖无几的巫裔同学了。我想我那女儿及其他中四同学都不禁会问…“为何 被录取进入高等学府的,都以巫裔占大多数呢?” “为什么我们的成绩都比友族同学好;但却只落得望门辛叹的下场呢?”…“为何大家都是马来西亚人,但命运却如此差异呢?”
其买这些题问的答案,大家都心理有数,乎之却出的。一般国民都已默默的接受了这事实。这就是马来西亚式的教育版图,我们都己处之泰然,虽然彼此心中还是有点不平衡。只是我们一般家长较为关心的是;如此这般的教育机会分配模式,会否为学子们心理及思路上带来负面影响呢?
看在我眼里,我都会这么想…“干嘛读得那么辛苦,考到好成绩又怎么样?我的肤色已注定了我的前途…”这么一个想法,套在一个消极学子身上;问题可就大了!他 们可能就一蹶不振;最终成了社会的包袱。套在积极的学生呢!则会造就一群又一群往外跑的人才。他们或许是会更努力把书念好,拿到好成绩后,就来个你做初 一,我做十五;报一剪之仇呀!他们多会选择离开‘伤心地’往外国奔,后就索性不回国贡献报恩;成为他国公民了!而他国也无端端的拾到宝;得来全不费功夫, 坐享其成!
这是何等的悲哀呀!每年我国政府都拔出数以亿计的款项用于国民教育方面。我国国民从小学至到高中的费用,几乎都是由政府埋单,竟连国立大学教育费也近乎免费的。然为何一个个国内学子修完中学课程后,都不懂感恩图报,一受完教育就急着往外跑呢?
难道是我国的教育水平素质出了问题?肯定的,绝对不是!我国的教育水平是世界公认有过之无不及的。不然出现在世界各国的知名高等学府中的最优秀学生可末必会 有我国学子的份儿。最靠近我们的新加坡内的知名高等学府中,几平每年度的最优秀学生都被我国人民所霸占了。他们可都是在我国修完中小学课程后才拆伙过档 的。当然这些优秀人才,最终总都被邻国明目张胆骑劫;占为己有了!
肯定的,问题绝对不在于我国教育的本质,而是出现在教育政策实施上。无 可否认,政府在人民教育上,切实下了不少苦功,甚至可近乎完美。尤其是从小学到初中这阶段,确实没什么好扁的。人民一律有机会共享学习各自母语及多种语 言,及各种基本学术知识。现今大马人民可都被公认是语言天才呢!上半段,我国教育模式切实近乎完美,然下半段;于高中至大学这阶段就开始出现扁差不公平的 现象。这就如足球场上欠缺了那么一个'临门一脚'的优势,而至使整个球队陷入功亏一篑的窘境中。
再者,就是我国政府或企业似乎都不怎么借才。如拿我国与最近的邻国相比,那我国就大不如人了!人家求才若渴,把人才当宝。我国则若视无赌;把人才当草。
人家积极求才借才可不是嘴巴说说而已;他们可来真的!他们甚至于亲自进入我国高等学府,向一群群的优秀生打招呼…申出橄榄枝。更甚者,会莫名其妙收到邻国学 府寄来的“邀请”信,信中还付上令人感动的诚意…包吃,包住,包学费,甚至于包毕业后有工作做。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必须留在该国数年‘报恩’。如果能干脆换 成公民,更是求之不得了!
这就是当今我国教育的切实写照,也是我国教育所面临剧其残酷现实的挑战与困境。我国教育确实制造了不少的人才,但却只能‘看得到,用不到’。邻国却不费吹灰之力,把一群一群的人才占为己有;得来全不费功夫!
从中或多或少解读了为何邻国近年来,发展得离奇快速;把我国远远抛在后头。我国可真居功不小呀!但却劳而无功。这是毫无意义的!看在我们一般小市民眼里,更 是痛心疾首;毕竟政府都是用你我的血汗钱埋单的。同时,这异常现象也多少解读了时下年青一代总老是与政府过不去,唱反调的思维。或许纠正目前教育体系,就 多少能拉回年青人的心。
我们的教育确实处于“内忧外患”的窘境中。我们别无选择,我们急须加强及更正我们的‘临门一脚’;制止功亏一篑的戏码一再重演。我们要公告全世界;马来西亚不是“养肥鸭子往人家家中送”的大笨蛋!也别再休想坐享其成。
当然,这并非说说就能水到渠成的,我们还必须做出思维上,策略及实行上的重大改革!肯定的,它绝对是费时,费心,费力的;可能务必花上十年二十年才能达到成果。
处于今时今日的局面,非常肯定的;我那即将考完SPM的女儿及国内其他的学子都会挣扎于“升学路上,何去何从?”的疑虑中。我也已做好准备面对女儿的提 问…‘’我应在那里?要读什么?应该在国内或国外继续升学……?‘’ 我会告诉他… “我尊敬你的任何决定;绝对竭尽所能让你如愿的……。”
我期望二,三十年后,当我的孙子问回我同样的问题时,我的答案会是……“别犹豫了,留在本地升学吧!只要有势力,政府会特别照顾你……而且你能留在祖国陪伴我这老公公呀!”
这或许是全马人民想回答的答案!让我们期待这么一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