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第八章:伟大的事业,英雄的人民 4
回忆可敬的红坚烈士(洪流)1
(一)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
(二)再生父母—伟大的党;(三)第一次受伤
(四)艰苦锻链上民族区;(五)在华区的一个晚上
(六)群众信得过的好响导;(七)搞兵工厂工作
(八)为杀敌夺武立功
回忆可敬的红坚烈士
— 洪流
(一)为了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
我和红坚同志第一次碰面还是在1968年9月的一个晚上,负责同志带来了一位刚参军一个月的满面笑容的个子不大的女同志,向我们介绍说:“这是学兰同志。今后就跟你们一起战斗。”给我第一个印象,学兰同志是非常健谈的。
后来,我才了解到,她所以叫学兰,是因为她看了中国的革命英雄故事——刘胡兰,她深深受到感动,决心要向刘胡兰英雄学习。
红坚同志对革命的满腔激情,很快使我们之间建立了真挚的友谊。那时我和她各负责拉让江边一个坡的群众工作。由于她不会划船,所以每次都跟我配合,我先送她去工作后,才去自己负责的地区,回来时又去接她。
讲搞群众工作,实际上当时她并没有经验,一个本来面子较重的没见过大场面的十七、八岁的小同志要跟许多几十岁的老人家宣传政治,这对她确实是很大的考验,可是凭著对党事业的忠诚,对群众深厚的感情,她敢斗争,敢实践,很快就把那个坡的群众动员起来。“拥军”运动开展后,她更广泛的进行工作,取得了很明显的成绩。由于她善于宣传,大胆接近群众,和群众建立了很好的关系,深得群众的爱戴,许多群众热情的称她“四妹子”。
在当时斗争经验很少,根本没有枪,唯一的防身武器就是刀,最主要的敌人就是伊班坏蛋。在那样的环境下,一个女同志敢于半夜在芭里跑,已是很大胆了,而红坚同志工作地区却有两座长屋,我经常去接她都是在半夜。有时她就一个人先到约定地点等我。她敢于那样活动,靠的是毛泽东思想的鼓舞。后来她还学会了划船,甚至能够一个人出去活动了。红坚同志就是在这样的斗争中逐步成长起来。
(二)再生父母—伟大的党
红坚同志原名雷月梅,广东人,一九五零年出身在拉让江加拿逸县比带坡一个穷苦的家庭里。由于家庭比较苦,她又是长女,从小就培养起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培养了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敌人压迫剥削劳动人民的罪恶有著深刻仇恨。
红坚同志对党非常忠诚,对领导同志有著深厚感情,她把党看作是再生父母,她从革命的第一天起,就决心要把一生献给党的事业。
我经常听到她谈起这样一个故事:还是在1963年,命组织提出下乡,小王同志就住在她的家乡开展那里的工作,这对幼小的红坚起著很大的影响作用。后来又有其他同志在那里活动。当时红坚同志虽然才十三岁,可是她却深深感到,这些哥哥姐姐实在很好,非常喜欢和他们在一起。有一次红坚生了一场大病,医了很多钱,还医不好,家里很难再给她医治了。就在这时,革命组织伸出了温暖的手,领导同志出钱出力医好了她的病。这件事使红坚同志永远不会忘记。她经常对人说:“是党救了我的生命,是党把我从无知的一个小女孩教育成长的。党就是我的再生父母”,又说:“小王同志是从小看我长大的,我早把他看做我的父亲”。她对党和领导同志的深厚感情成为她敢于离开家庭,走上艰苦的游击生活的主要力量,也是数年如一日,不惜牺牲个人一切地奋斗强大动力之一。
(三)第一次受伤
“拥军”运动开展后,武装斗争有了较大发展,我们的武装自卫也加强了,敌人对我军的镇压也升级了。为了有效的保存革命力量,我和红坚同志第一次分开战斗,战斗组第一次进入较深入地区蹲点。
分开没几天,突然阵阵枪声从红坚同志住点方向传来。战友们都十分焦急这是怎么一回事?那里的同志都安全吗?那是1969年9月3日凌晨,由于叛徒的出卖,红坚同志的住点遭敌人突击。江福南同志牺牲了,当时天还未亮,红坚同志的左脚已经中弹,就势一扑,滚到“兰高”旁边去,可是由于她“兰高”的灯光暴露,敌人有的相当接近她,一阵又一阵的朝她的方向打来,她的右脚又中了几枪。黑暗中什么也看不见,其他同志在那里呢?处在这危急时刻,她只好朝一个方向爬去,就这样和队伍分散了。
红坚同志忍著伤痛,默默爬去,天朦朦亮了,突然,她发现前面又有敌人在闹哄哄的叫著,认真一看,原来是搞错了方向,又倒回“点”来了。她镇定的朝另一方向撤去,可是缺乏跑芭经验,在这茫茫林海里,到底要往那儿撤呢?她感到不知所措,不得不停下来看呀想呀……天亮了,有船声了,红坚同志十分高兴,就朝船声方向撤去,但船声很快就过去了,周围听到的只是一片鸟和虫的叫声,怎么办?能跑得出去吗?红坚同志不免有些顾虑。“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毛主席的教导给了她浑身力量,革命党人死都不怕,还怕什么?她下决心,不管怎么困难,都应当作最好的锻链考验,就是牺牲了也心甘情愿。
太阳出来了,红坚同志又有新的办法了,她就估计著大方向,有时又借时而出现的船声继续前进。八点、九点……越走越感到吃力,受伤的双腿越来越不听使唤,伤口越来越痛了。红坚同志不得不放慢速度,痛的不行,只好停下来休息,打碎的肉挂在伤口外边,她就用手把它塞回去。过旱地还好些,遇到烂芭,两只脚几乎拖不动。她咬紧牙根用两只手爬,有时伤口太痛了,她只好把腿塞进泥水里去,好让它缓和一下。速度越来越慢,疲劳不断增加,肚子饿了,一点吃的东西也没有,晚上蚊子更是疯狂,身上湿漉漉的,根本难以入眠。一天两天……红坚同志就靠著坚强的革命意志力,忍受了难以形容的苦楚,经过三天的艰难日子,终于胜利的到达了群众区。在群众的协助下,第四天又回到了同志们的身边。
这时红坚同志的伤口已发炎发臭,有的伤口贯穿小腿,皮肉都搬了家,两只小腿肿得让卫生员同志担心会残废,可是她自己仍然非常乐观,在治疗期间,在与伤痛作斗争所表现的顽强毅力是非常感人的。后来红坚同志写了一篇题为《毛泽东思想指挥我战斗》的文章,总结了她在艰难困苦时的体会。我在刊物上看到这篇文章,受到很大鼓舞,激励著我战胜困难的勇气,无形中,她成为我学习的榜样。
(四)艰苦锻链上民族区
红坚同志的伤还没好,领导提出号召大批同志上伊班民族区,当时民族区的生活是很艰苦的,吃不饱,又要爬山涉水,许多同志都把到民族区战斗当作艰苦的考验。红坚同志十分渴望到那最艰苦的地方去考验,她多次申请让她到民族区去。可是伤还未好怎么办?她为了使领导上批准她去,就下决心苦练,每天一拐一拐的坚持练力、“爬山”(注:1),当时她的伤口还会痛,她不顾这一切,顽强的坚持了一个多月,终于基本上好起来了。
10月中,我带著兴奋的心情踏上民族区的征途,很巧,红坚同志也跟我们一道。我看到她的腿走起路来,还有点拐,可是,丝毫也看不出她为此而表现出来的顾虑和痛苦。
民族区生活确实好艰苦,由于吃不够饱,菜类又不好,经常是“马拉煎”配盐头,尤其第一次到民族区,更不适应,每到傍晚,都会感到脚没有力,要下山冲凉都要斗争,要坚持练力更要有毅力。红坚同志也感到这样,尤其民族区天气较冷,她的旧伤有时还会发痛,可是她仍然坚持练力。当时,我们和领导同志在一起,领导同志每天早上四点就起身工作了,红坚同志也差不多每天早上四点起身学习。在吃方面她更加自觉,每天都吃得很少,好让同志们多吃一点,同志们要她多吃一点,她经常说:“我很饱了。”怎样也不要。
虽然我们在民族区短短的一个多月,红坚同志自觉锻链的精神,却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
(五)在华区的一个晚上
有一天晚上,领导上分配我和红坚同志去执行任务,当时只有我带有一把枪,我们划著一艘船从拉让江边出发,停在一个果子园码头上。当完成任务回来时,由于船进满了水,便把枪和吊带放在岸上叫红坚同志等著,自己先下去泼水,也不知是泼水声大,还是本来伊班人就是要出来的,当我们突然发现火光时已经很近了。我叫红坚同志快点下来,匆忙中她也没有看见我的枪就迅速把桨放在路旁就下来了,可是水未泼好,船链也没有解,伊班人已越来越近了,如果解了船跑,一定会给伊班人发现,而且枪、吊带还未拿,怎么办?一时不知所措,我只好跳下水,红坚同志也跟著跳下水,游到离码头边约两丈远的一棵树下去,我们刚游到那里。就看到两个伊班人,男的扛了一把枪走下浮桥了,他一边乱照手电,一边喊著是谁?并威胁说:“我要开枪!”我们心里想:“管你,你要开枪就开枪吧。”还好,那伊班人没注意到我们的船,他照了一遍没听到什么动静,就倒回岸上去了。那男的还在乱照手电,那妇女却叫了一声:“那是什么东西?”那男的就倒回来,不知说了些什么,后来就静静的回去了。等了好一阵,没什么动静,我们就游回码头,我上岸一看,糟糕吊带不见了,我以为是红坚同志给塞进草丛去,倒回来问她,她却说没有,我才肯定是给伊班坏蛋拿去了。“会不会忘记了放那里?枪有没有被拿跑?”我也怀疑,于是又去找,还好枪一把没被发现,桨也被拿跑了,我们只好用手划船。由于不能回“点”,就到附近碰群众想过了夜第二天再打算。这时已是下半夜一点多了,老天又下起雨来,我们就借了一张“盖央”和几张油纸袋。雨总是下个不停,蚊子又多,全身湿湿的,那里能睡?我们就坐在那里等天亮。忽然红坚同志唱起了语录歌,这一来似乎驱走了寒意,我们就一首又一首的唱著,唱著,什么时候雨停了也不知道,我打起瞌睡来了。当我听到讲话声,张开眼睛一看,天已朦朦亮,红坚正和群众讲话,群众通知说有一艘兵船停在果子园那个码头,叫我们快走,我们迅速收拾了东西还给群众,就转移到其他地方,直到当天晚上,才在其他群众的帮助下回到了“点”。
在这场小小的考验中,红坚同志的乐观主义精神给我不小的鼓舞。
(六)群众信得过的好响导
1970年底,红坚同志被调到了必公民运组,不久后被委任为副组长,1972年又被委为正组长。这时她再不是只担负一个坡群众工作的“四妹子”了,而是担负相当地区的,具有相当丰富经验,相当老练的,在群众中享有威望的群众工作者了。
红坚同志对群众满腔热情,平易近人,她善于、敢于接近群众,不论到那里就和那里的群众打成一片,在群众中经常可以看到红坚同志不是帮助抱小孩,就是洗碗晒衣服,她善于做鼓动工作,不论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妇女、小孩都喜欢和她接近,她宣传的内容通俗,关心群众生活,所以在她的积极带动下和同志们配合下,那个地区的群众被广泛的动员起来,为革命培养了一批接班人。
群众的觉悟也是跟群众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的,红坚同志在工作中表现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值得同志们效仿的。她不论白天黑夜,总是那样不知疲倦的宣传教育鼓励群众,有时连续几天奋斗,站岗的同志都感到疲倦,可是她还是照样谈个不停,身体不好了,仍然坚持搞完工作。同志们都钦佩地称她为“重型机关枪”。
几年的群众工作使红坚同志和群众之间建立了鱼水关系。群众是信得过她的,这可以从以下事实中得到证明。
有的群众觉悟还不够高,对革命的支持要看人的,有的同志去拿东西,他怕暴露、被出卖,推说没有,可是红坚同志一去,她二话没说,要什么,有什么,就给什么。
(七)搞兵工厂工作
负责兵工厂工作,不但是艰苦的而且容易暴露,可是武装斗争的发展须要大批武器,这副担子落在红坚同志的身上。她没有半点个人顾虑,反而勇敢、积极的承担起来。
兵工厂材料难买,群众又缺乏经验,经常买不到或买错了,又要重新买过,有时个别同志不能体谅这些困难,反而发了怨言。红坚同志却没有责怪,始终保证材料的充足的供应。
兵工厂材料敌人看管最紧,许多群众害怕去买,红坚同志不断说服教育群众、反复动员,始终保证材料的充足的供应。
兵工厂声音大容易暴露,活动频繁痕迹大也容易暴露,红坚同志的点就曾两次因暴露而遭敌人突击,可是红坚同志从来没有被这些艰险吓倒。只要革命须要,那怕牺牲个人一切也在所不惜,总结了经验,她仍然重担挑在肩,为武器的制造做出了不少贡献。
(八)为杀敌夺武立功
1972年武装斗争在蓬勃发展,领导上号召大力搞好战备物质,红坚同志坚决、积极的执行党的政策,她大胆发动群众,购买大批战备物质,在那时她的组战备是搞得比较好的,为战斗队开展战斗提供了有利条件。
红坚同志十分渴望参加战斗,她多次要求批准她去战斗。1973年中,领导上决定在她工作地区开展杀敌夺武。她十分高兴自己有参战的优先条件,但在自己的工作地区战斗,群众将会受到怎样的迫害?将会给今后工作带来什么困难?自己几年的劳动可能被破坏,个人还可能给群众责怪,这些红坚同志是有顾虑的。可是为了全局的需要,她说:“即使我工作地区因而全部毁掉了,我也愿意承担一切困难,重新把工作开展起来”她这种共产主义的精神是多么高尚。
一个月的时间里,同志们连续奋斗,红坚同志是唯一的女同志,但她始终和同志们紧密团结在一起艰苦奋斗,积极配合,由于她地形熟、民情熟所以每一次行军她都在前头,每到一地就要靠她了解情况。在战斗布置上,红坚同志坚决服从指挥,不论安排她打狙击还是守后路,她从来都是满口答应。可惜由于几次暴露,这场战打不上。考虑到一时不能找到战机,指挥员决定暂时取消埋伏,并派红坚和另一位同志去执行任务,决定第二天就要回“点”。
第二天早上红坚同志接受了新的任务,和另一个同志到某地,偶然间她听到群众反映说有个敌兵带著枪回家度假,这下可高兴了,可是那群众也不能证实这情况是否真实。要了解确实情况还必须到几个小时远的地方去问另一个群众。对杀敌夺武十分心切的红坚同志那怕个人疲劳,就是天涯海角,她也是要去查个清楚的。她马上和另一个同志商量,结果认为还是先回来通知指挥员再做进一步处理。
他们赶回来时已是傍晚时分了,同志们一听都高兴的跳起来,要求马上连夜出发,指挥员同志说:“同志们这个情况还不确实,要了解确实情况还要跑好几个钟头,万一又没有呢?怎么办?而且路上还要经过一个较危险的地方”。同志们个个都磨拳擦掌的说:“只要有枪好缴,就是几天几夜都可以,就算白跑了也不要紧,路上遇上敌人先打它个痛快。”于是说走,就走,连饭也不吃,红坚同志又领在前头。
赶到目的地已是下半夜一点多了,向那群众一了解,果然是真的,可是到底那家伙回来几天了?他的假期又有几天呢?会不会我们还没到那里就让他溜跑了呢?谁也不知道。为了不失时机,同志们连夜部署计划,可是新的困难又出现了,要在那里战斗,这会威胁到另一组同志的保存,怎么办?这么好的战机那能让它轻易溜跑?“马上上去通知”红坚同志提议说。但是武装去就要花多一天时间,这对战机是非常不利的。最后决定公开“化白”去,这是要冒几分险的。为了缴到武器,个人冒再大的险也心甘情愿。红坚同志和另一位同志又担负了这个任务。
傍晚,当他们赶回来时,一切计划已经制定了。为了不失时机,他们顾不上合一眼,连夜跟著出发了。经过一个夜晚的奋斗,终于在第二天早上缴获了一把卡宾枪和一批子弹。
“8.16”的缴获鼓舞了同志们,也鼓舞了群众。打击了敌人,突破了我们单位的夺武难关。红坚同志在战斗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主动、敢于斗争,不怕疲劳的精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对杀敌夺武的热心,是女同志中少有的。
「注1:为一种运动,即反复蹲下、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