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历史片段 1:七年多重建边区基地的回顾(1977-1984)1
七年多重建边区基地的回顾(1977-1984)
——重建
一,重建基地
在77年9.19会议精神的鼓舞下,在重建边区基地政策的推动下,我们在会议之后,第一支队立即组织了一小队的突击队再上边区建立基地。当时主要负责人是刘小雄支队长,成员有征远、志明、爱国、毅坚、耀武、立武、学英、连英等同志。在刘于支队长的带领下,经过同志们的艰苦奋斗下,终在78年2月19日于Sg. TEKALANG重建了边区第一块基地。
万事开头难,重建基地也是艰苦的,一切都得从头干起。然而突击队的同志们怀着殷切的期望,决心尽早把边区基地重建起来,他们不怕疲倦地工作,长途的运输,爬山涉水的远征,面对的困难也一一的克服。在路程中虽然部分同志与敌方驳了火,但仍然斗志昂扬向南方挺进,奔向那响往的边 疆。
TEKALANG的水哗哗响,周围的雄山峻岭更是引人人胜。花果山蜂蝶招舞,果树上结满了清甜的青黄红绿的果子,处处皆有,恰好这时是果子大季节,吃得同志们笑口常开,游荡花果山,真是忘记了远征的劳苦。在满树果子的橄榄树上“老兄”(猩猩)在吱打招呼。长颈的鹿儿一双双,一对对在鹿湖悠闲的游荡喝水。林中王的野猪更是成群结队在果子树下团团转,漫不经心的吃着它们的口粮,每条猪都吃得圆滑而肥胖。而那顽皮的猴子更是令人乐趣,蹦蹦跳跳看见林中来了不速之客,伸长颈,张大眼看个不停,有时跳来跳去吱吱咕咕不停的叫,好像在欢迎同志们跳起欢迎舞。这样的美景,就更使同志们坚定了建设基地的决心,要把这美丽的边疆,建设成更加使人响往的边区基地。
由于路途的遥远,运输的困难,同志们的生活是困难和艰苦的。然而林中果、山中肉就是我们的很好口粮。住在山中就要会利用森林,才能生在其中,乐在其中。同志们收集果子,打了山猪用来解决当时吃饭问题,使到有更多些时间投人开辟园地,进行生产。同志们把果子晒于、烘干以备急用。为了解决贮藏的问题,同志们砍树做成船来装把猪肉烘于,或炸后装在油里浸,以便长期食用。突击队的同志们就是这样利用森林,利用双丰富了生活,使到同志们吃得胖胖的。每一次与国内联络,都使国内同志感到鼓舞和响往,这就是时重建边区基地的生活写照。
在当时的生产方面,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园地只开辟4块,平均每块大约一依甲左右。主要是种些木薯、番薯、菜类等。园地小,加上是新地种东西是很慢且不容易的,就如种出来的菜是很“窈窕”,长豆像铁线那样细,这些都很不理想。为了突破生产关,刘支队长带头搞科学种菜,细细观察研究,要怎样使长豆长得肥又大呢?他挖开泥土,研究其根与土壤等,发现了长豆的根不能正常生长,这可能与土壤有关,于是他把长豆周围的土壤拨开,加上粪便及火烧土。经过裁培,长豆果然苗壮成长,长出了丰满且又长又大的长豆。其他菜类也是如此,特别是番薯,起初只有乒乓球大,后关土地经一段时间日晒及加工管理,产量得到较好的提高,这就大大有利于同志们解决吃的问题。
1978年7月洪书记率领一部分同志支援边区基地在洪书记领导下,先后又开辟几块园地。其中稻芭生产地和8.26生产地都有收获不同程度的战备粮。由于重建边区基地,我们的底子是很薄的,切战备物质少之又少,特别是战备粮几乎没有。为了更快突破战备粮,我们开展了“加强战备运运动的开展,使同志们更加斗志昂扬地辛勤动”。劳动。在同志们的艰苦奋斗下,边区基地有了初步基础。为了纪念重建边区基地一周年,指挥部发出苦战一个月迎接2.19的号召。一时同志们的斗志更加旺盛,各个组都异口同声表示要以实际行动迎接2.19;运输组同志表示要搞好运输;菜园组决心多种青菜;打猎组要多打猎;营地同志表示要搞好营地卫生迎接2.19。文娱组同志为了表示对2.19的纪念编了《光辉的节日2.19》的革命歌曲,歌中歌颂了光辉的节日、战斗的节日2.19。“前进的明灯,引路的红旗,想起2.19,斗志更昂扬,要用物质和政治的双丰收迎接2.19,让基地生活更美好。
节日来到了,人民军总部更是焕然一新,各工作组都带着喜悦心情回到总部,更使总部热闹非常。青菜组送来了好几“拉龙”的长豆、萝卜、山东大白菜等等,打猎组背来了猎肉(猪、鹿、狗熊和猩猩等),钓鱼组带来了几十斤重的白鳞鱼(SEMAH)。由于各组都带来了丰富鱼、猎、菜,因此营地更活跃和热闹。这边在烧肉,那边在切肉。炊挥部发出志就更忙,这一碗是红烧扣肉,那个是猪排,内脏炒酸菜,猪脚炒萝卜。这个酸,那个辣,这一盘,那一碗,共煮了十几种,样样美味可口使同志们吃得津津有味。做糕组的同志也不逊色,做出至少十几种美味可口的基地糕饼。再加上甘蔗水煮的红豆汤,薏米水,就更是十全美味。
联欢晚会上,文娱组同志就更显身手,有歌有舞,真是欢乐无穷,特别是歌舞剧很受同志们的欢迎。歌舞剧描写的同志们重上边区建基地与大自然奋斗的豪迈活泼生活,歌颂了群众对基地的支援,以及支援突击队同志们对基地的关怀和殷切期望。歌曲《扛枪挥锄为人民》、《苦战迎接2.19》等歌曲都是比较雄壮动听,反映当时大家的心声。同志们在欣赏演员们的歌舞演出时,咀里还一边啃着金瓜子,好不享受。同志们深有体会的说,基地真是好呀!
1979年5月温委员率领一批同志来支援边区基地。这一年我们开辟园地9块,以及扩大原有园地数块,总共大约有40依甲。这次的大生产,为我们国积了大量战备粮,为未来的反“围”创设了物质条件。在这次丰收季节,我们除了收获谷、薏米之外,还兼收副产品,如大量的木薯、金豆(玉米)、豆类(梅豆、黄豆、红豆等)、金瓜、甘蔗、菜等。由于这些作物的丰收,大大改善了基地的物质生活。
边区基地的建立,重要的在于自力更生解决生活问题,因此,艰苦奋斗,勤劳工作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为了更好的鼓舞同志们的艰苦劳动,在79年我们选举了劳动模范。一位菜园组的求严同志被推选为劳动生产模范,被奖励二条又长又壮的甘蔗,吃得她笑眯眯甜丝丝的,同志们都为她鼓掌祝贺。1980年我们把选举模范扩大,除劳动生产模范外,还选举了运输模范、勤俭节约的模范、军事训练模范、技术革新模范、卫生工作模范等,并奖励手表或收音机给予劳动生产模范和运输模范,其他模范则给予口头表扬,有效的鼓舞了同志们,增强了同志们的干劲。
二,81年大生产
在80年的丰收鼓舞下,81年在军区委员会和指挥部领导下,提出了50依甲大生产运动,虽然在79年初以来就不断有敌方直升机、侦察机飞越过生产地周围上空,但经过不断研究,同志们都决心与敌方再做一次“冒险”。计划一定,砍芭、守园和运输等分头进行,一时掀起了生产热潮。这一年2.19生产地开牌了30依甲,1.12点生产地开牌20依甲。由于同志们的积极和充足的干劲,2.19生产地很快就砍完芭,还派兵支援了1.12生产地的砍芭工作,使到砍芭工作能按期顺利完成。在下种期间,同志们更是忙碌,你一组,我一组,在烈日当空下进行你追我赶的竞赛。副司令老人家更是老当益壮,一人顶二人,他插洞还要两个灵活敏捷的女同志下种,否则…个女同志难于追赶上他。
正当同志们在辛勤劳动之时,花果山的果子又开始生产,榴连、龙眼、橄榄、“当杯”、红毛丹等在菜园里不难找到。同志们干完了农活,背起了“拉龙”上山采果子,捡榴连去了。你一组,我几个都为了吃果子忙开了,你背一“拉龙”,我也背——“拉龙”,吃得同志们心满意足。一位年轻战上在背回果子说:“我已经吃下20多粒榴连,肚子都吃饱了”。榴连大熟季节,在附近工作的同志们九乎天天都吃得很爽快,有时还当饭吃,而较远些的委同志们也几乎天天都吃得上榴连。在龙眼熟的节,一棵树就采了许多龙眼果,每当晚饭后,五三个坐在一起,一边谈心,一边吃龙眼,真是忙坏毛嘴巴。1.12点的同志们在果子季节时也是吃了许果子,就在住点周围就有许多果树,在家的女同志一有空就会自动背起“拉拢”捡榴连吃。我们有时一次就背回四、五“拉拢”的“当杯”或三、四“拉拢”的红毛丹,七、八个人吃得牙软口酸。当我们背回橄榄时,我们的女同志就快手快脚泡了一大锅来个“过瘾过瘾”。橄榄果含有大量脂肪和维生素,且又很耐饱,食量大的同志们当饭吃一人只吃上一百五十多粒就满足了,食量小的吃上百多粒就很够。有时果子很多,为了不让果子坏掉,女同志就积极把果子晒干或做成橄榄酱来贮藏。山树胶果(加郎杯),也是一种很好的果子,果肉含有大量脂肪,当果子大跌时,女同志就你一篮,我一篮的捡回来。吃“加郎杯”首先将果子浸了,然后再炒再煮就可食,或者将它弄碎,做成一块一块的饼,经过煎就是一块香美可口的“加郎杯”糕。,总之,在这次农忙又逢果子季节,使我们吃上了许多果子,增加了营养,也使我们的生活增加了乐趣,提高了工作效力。
艰苦的劳动,迎来了丰收的果实,由于当年天气好,芭烧得不错,农作物长得茂盛,短期作物如“瓜菜”就收成好多担。玉米更是丰满结实,任同志们自由吃,吃得同志们津津有味。稻也长得茁壮,可是,就在同志们紧锣密鼓的抢收当儿,马印两国就在1982年2月6日发动向2.19生产地的进攻,使我们这一次的生产蒙受了损失。
三,关于战备点问题
除了生产地之外,我们也创设了多块后备生产点,如2.7点、8.26点、(1979年)和1.12 点。其中2.7点只开辟了一块小菜园,但因缺乏料理和动物的破坏而后放弃。8.26点除辟有菜园地外,也另外有开辟四块生产地,有一小组人员进行看顾料理工作。由于8.26点离2.19点只半天多一点的路程,自园地开辟较大以及其他因素,不能发挥后备点作用,后被放弃。
在这期间,也还有积极创设秘密后备点,刘支队长就是在创设后备点的过程中不幸因山崩于1979年尾牺牲在TEKALANG河边。刘支队长忠于革命,有魄力,有勇有谋。他的牺牲使党、军失去一个有前途的好干部,是第一支队的一大损失。但他的牺牲使我们感到深切的怀念和悲痛。
1.12点是在80年初建立,辟有五块生产地,离2.19生产地大约六天路程,是在S.Kanian的支流S.Dadioe河中段。81年又开辟四块生产地,于81年8月26日被印尼兵进攻。
四,我们的9号园
9号园是我们园地中最理想,产量最高的一块园地,大约有四、五依甲大。这里的稻谷产量较高,这里的副作物也是产量多和高,特别是金瓜,不但多且最大粒,直到第二年其部分老藤还产出第二批金瓜(南瓜);其他如金豆、梅豆、红豆、黄瓜等产量都很可观;木薯产量更甚,平均三棵就一“拉龙”(50-60斤)。9号园地地形斜多粉石,中间有小沟,有少量水流,地潮润。右平,边有一小沟,有水流下,左边有一支垄由北向南伸。由于地形位置很好,芭烧得好,加上同志们的精心管理,形成了9号园作物冠于生产地。同志们都很欣赏9号园,提起9号园个个竖起大拇指赞好。同志们在赞扬9号园的金瓜时说:“圆圆长长排满芭使人看了眼也花”。由此可见,金瓜产量的可观。为了照顾金瓜,我们还专门设一个金瓜管理员。9号园位于生产地的中心,加上作物产量多,以及周围园地还有种上数万棵的木薯以及大量的芋头、甘蔗等作物,因此引来动物和虫害的破坏。
为了对付山猪和鹿的破坏,同志们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在园地围起一个大篱笆。从9号园起,右边越过8号园到6号园,再从6号园绕过5、4号到新芭15号园,左边绕过1、2号园等与15号连接,形成一个大篱笆。在篱笆的适当位置留有出人口,并在一些出入口挖有陷井,以防动物跳墙。
除了围篱笆之外,有时也派小组同志到各园地防守山猪对作物的破坏,多时一个下午就打到三条猪。如果没有人守时,就按时派人到篱笆附近巡逻,巡逻时只要一位同志带上我们的两只猎狗就可以。由于篱笆大,走马看花绕一圈就要半天多时间,这样一定程度减少了动物的破坏。
至于虫害更是利害,特别是豆类如金豆、梅豆等开花结果时,虫害就不得了。可是同志们并不屈服于这些虫害,发扬了人定胜天的精神,提虫赶虫的应付虫害;有时同志们就不厌其烦的一棵棵去提,一棵棵去喷药水,经过同志们的努力,大大减少了虫害的影响。蚱蜢对稻的生长影响很大,东飞西跳令人厌恶,为了对付蚱蜢,同志们不怕艰苦清晨就到园地捕捉,一两个钟就捕到一百几十条,同志们把蚱蜢拿来炒,其肉美味可口。
总之,9号园是2.19生产地的代表园地。
五,鱼猎
谈到基地,就不能不涉及到鱼、猎,特别是猪。它在基地的日常工作和物质生活中占着相当大的位置。由于油与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在于猎(菜的相当比重也是),所以在边区同志们对猪肉有一种特殊的渴求,特别是猎肉更是首屈一指。
Kanijan河由于河长人少,河尾很多大支流都是群众活动所鞭长莫及的,因此鱼就特别多,TEKALANG自然也不例外。这里的鱼主要是“Semah’鱼。在果子季节更是捕鱼的好时机。不仅鱼群多,而且条条都是滚瓜溜园,脑满肠肥,味道鲜美。但由于当时工作繁忙,加上我们又没有掌握在这水流急的河流更多的捕鱼方法,只是用钓钩钓,时常又只是附带,即使是这样我们大鱼也没少吃,吃到自已满足。如果是三几个沿河去执行任务,那就更加常以鱼当饭了。记得同志刚到基地时,以鱼当饭,吃得不适应,吃得手酸脚软,有的甚至抽筋。这里的鱼白天难钓(除非未曾钓过,又是滩头滩尾激流处或是鱼群不惊动它们方能钓到),一般只能等到晚上,才能有较多收获。
猪,我们的伙食里几乎是很少断的。我们猎猪为最多,鹿次之,还有猩猩、吠鹿及狗熊(黑熊),有的地方也有些绳陷(panjok)捕提小动物。猪我们猎得多不仅因为量多,特别在有果子时,而且因为它有油,而且味道最为鲜美,身体也比较能适应。鹿肉(包括吠鹿)一般人吃多了就会泻肚,有的还会抽筋,特别是刚开始吃者。猪肉当饭要有适当比例,如果过量,一般都会使人手脚软、气喘(特别是上山时),适量吃自然就会使人很快肥壮。
说到打猎在TEKALANG人们很自然的就会想到paku河(S.pait,由于河边产很多paku,我们加以取名)及鹿湖。Paku河口,河尾都有瀑布,特别是河尾,很难行走,然而中段却别有天地。河床平坦,河边开阔,又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果子,尤以榴连和龙眼更是整个TEKALANG之冠,也是我们边区有见过的榴连之首。由于果子多,河边又好跑好挖,所以猪、鹿也就特别喜欢来,所以这条河就成为我们的猎区。这里的猎不会越打越少,打了,过一段时间其他地方的又会来,真可谓前赴后续。同时巴古河两岸是沃土良园,可惜由于在军事上考虑难以应用,不然它也定会成为我们之好粮仓。由于这条河给我们许多好处,自然同志们对它的情感也深,”它的名声在我们同志中可以说比其他河更高一筹。到了后来离开TEKALANG,同志们仍然会时常念着巴古河。
“鹿湖”这是一个野兽饮水处(水从石缝出,有锈酸味)。野兽来此就用舌头舔水。由于饽特别喜欢,由此得名。整个TEKALANG河我们只贤现一个(有的河像piyang就很多),所以很多鹿都来此,几乎打不完,只是常打了,一段时间会害怕、机灵、较少来。单就这一“鹿湖”就贡献了几十只鹿。以后我们在其他地方发现的“鹿湖”再也没有这么多的鹿了。不知什么年代开始这些鹿就一代又一代的往这里跑,这些路连石头都被踩成一条沟了。
在边区我们几乎认为我们有需要(吃)的动物都打。这对于生物和生态上有什么不利我们没有研究,对于有关方面学者、专家有什么意见我们不懂。为了革命,为了生存,为了祖国的基本利益,我们只能让这些自然生物也付出一些代价,作一些贡 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