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能从这个颠覆人工智能的中国模型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第一,美国巨头并非不可战胜。第二,美国的制裁政策失败。第三,硅谷缺乏竞争。
法媒:“深度求索冲击波”带来三点启示
2025-03-04 17:17:42
参考消息网3月4日报道 中国初创企业深度求索(DeepSeek)引发的冲击波尚未消散。
“不久前,深度求索还默默无闻。如今是抱抱脸平台上全球关注度最高的。”美国抱抱脸公司产品经理杰夫·布迪耶指出,“关注深度求索的用户比微软、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OpenAI)和谷歌加在一起还要多。这是一场真正的地震,一场海啸。”
我们能从这个颠覆人工智能的中国模型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第一,美国巨头并非不可战胜。
就在几个月前,美国科技公司的霸主地位似乎还不可动摇,但现在不再那么明显。这种至高无上似乎基于一个无法替代的优势:它们有能力投资数百亿甚至数千亿美元,哪怕会亏损。深度求索无疑以较小的投资取得了成功,并让人对美国模式产生疑问。
自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ChatGPT)推出以来,谷歌、元宇宙平台公司、微软和亚马逊这些大型科技公司参与了一场巨头竞赛,计算能力被视为提高人工智能模型性能的最可靠手段之一。
初创企业也非常需要资金。开放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于去年10月融资66亿美元之后,目前正与软银商谈再融资数百亿美元。
但深度求索的成功证明,模型的规模并不代表一切。这给中国和欧洲企业都带来了希望。“深度求索的成功表明,所有国家都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挥自己的作用,此前这一点并不明显。”抱抱脸公司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克莱芒·德朗格强调说,“全世界都在努力追赶。”
第二,美国的制裁政策失败。
通过禁止英伟达向中国出口最先进的芯片,美国政府希望能长久遏制中国人工智能的崛起。深度求索的成功证明,这一战略并不正确。
美国的技术限制措施可能激发了中国工程师的创造力。为了在节省芯片成本和时间的同时达到最佳效果,深度求索的研究人员用了很多办法。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在训练模型时尽量避免人为干预。这家中国公司还决定将最大的模型“蒸馏”成几个较小的模型,这样所需的计算能力就更低。
第三,硅谷缺乏竞争。
在人工智能竞赛中,建立先进的模型需要具备三个要素:获得最优秀的人才、用于训练模型的图形芯片以及大量数据。美国科技巨头似乎掌握着拓展技术边界的所有手段。
但市场过于集中可能会让新参与者望而却步,而且拥有数万名员工的美国科技公司有时过于官僚,不敢尝试建立人工智能模型的新方法。
深度求索借鉴了美国人建立模型的精神,同时避免了某些与规模相关的陷阱。“为什么硅谷那么有创新精神?首先是敢。”深度求索创始人梁文锋去年曾说,“聊天生成预训练转换器问世之初,中国科技界对前沿创新缺乏信心。”
一年后,中国在创新方面给美国上了一课。通过将DeepSeek-R1模型开源,中国也为研究人员、公司甚至个人提供了在其基础上建立自己的人工智能模型的机会。
对于美国科技巨头来说,一切都还没有结束,远远没有。为了在人工智能模型普及的大潮中生存下来,它们可以提供尽可能贴近消费者需求的服务,而这就意味着要利用深度求索这样的模型来构建应用。(编译/赵可心)
本文由法国《回声报》网站2月27日发表,原题为《深度求索海啸带来的三点启示》,作者是奥尔唐丝·古拉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