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国家的民主与自由度已连续15年下降,就连老牌民主国家的美国也无法幸免。霎时间,“民主倒退”(democracy in retreat)成了世界各国面对的一大挑战。因此,当下的民主政治需要一个新常态(new normal),才能保有它的核心价值不受侵蚀。

1.webp (10).jpg

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美国与西方国家支持的以色列长期以来对阿拉伯国家的侵略和欺压,就是阿拉伯民族中出现恐怖主义的直接祸根。这笔账,美国与西方国家是赖不掉的。这种恐怖行动显然是罪恶的。然而,这种罪恶的存在与出现,却是美国与以色列长期以来欺压阿拉伯民族与巴勒斯坦人民的一个更大罪恶的产物。

“随经济”Ubiquinomics 是卢希鹏教授创造的一个新观念,用来说明随处科技 (Ubiquitous Technology)下,产生的新商业文明。随著手机、物联网、O2O、社交媒体、智慧城市、FinTech、全渠道等相关工具成为我们生活随处可见和离不开的工具,我们进入了随经济时代。

中国入联国50周年习近平细数贡献未提台湾| 国际| 東方網馬來西亞東方日報

中国古人说:“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让我们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放在心头,把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时代使命扛在肩上,携手前行,接续奋斗,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创更加繁荣美好的地区和世界!

担起为人民谋幸福、为人类谋进步的历史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讲话解读-新华网

 中国古人说:“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让我们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放在心头,把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时代使命扛在肩上,携手前行,接续奋斗,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创更加繁荣美好的地区和世界!


 

命运与共 共建家园

 

——在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的讲话

 

(2021年11月22日)


参考消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尊敬的文莱苏丹哈桑纳尔陛下,

 

各位同事:

 

很高兴同大家相聚“云端”,共同庆祝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回顾发展成就,总结历史经验,擘画未来蓝图。

 

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这30年,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格局深刻演变的30年,是中国和东盟把握时代机遇、实现双方关系跨越式发展的30年。我们摆脱冷战阴霾,共同维护地区稳定。我们引领东亚经济一体化,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让20多亿民众过上了更好生活。我们走出一条睦邻友好、合作共赢的光明大道,迈向日益紧密的命运共同体,为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我们正式宣布建立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是双方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将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繁荣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各位同事!

 

30年来中国东盟合作的成就,得益于双方地缘相近、人文相通得天独厚的条件,更离不开我们积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作出正确历史选择。

 

一是相互尊重,坚守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东方文化讲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平等相待、和合与共是我们的共同诉求。我们率先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精神”,中国在东盟对话伙伴中最先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我们照顾彼此重大关切,尊重各自发展路径,以真诚沟通增进理解和信任,以求同存异妥处分歧和问题,共同维护和弘扬亚洲价值观。

 

二是合作共赢,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和东盟国家有相似历史遭遇,实现国家安定和人民幸福是我们的共同目标。我们坚定维护地区和平稳定,始终聚焦发展主题,率先建立自由贸易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共同推动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促进了地区融合发展和人民福祉。

 

三是守望相助,践行亲诚惠容理念。中国和东盟比邻而居,互帮互助是我们的共同传统。中国和文莱谚语都讲“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我们像亲戚一样常来常往,重情义,讲信义,遇到喜事共庆贺,遇到难事互帮衬。通过携手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新冠肺炎疫情等挑战,强化了命运共同体意识。

 

四是包容互鉴,共建开放的区域主义。中国和东盟民族文化宗教多姿多彩,多元包容是我们的共同基因。我们从东亚文明中汲取智慧,以开放理念引领地区经济一体化,以平等协商推进东盟主导的地区合作,以包容心态构建开放而非排他的朋友圈,落实了共商共建共享原则。

 

30年的宝贵经验是中国和东盟的共同财富,为双方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奠定了基础、提供了遵循。我们要倍加珍惜、长久坚持,并在新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

 

各位同事!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永远是东盟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我愿重申,中方将坚定不移以东盟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坚定不移支持东盟团结和东盟共同体建设,坚定不移支持东盟在区域架构中的中心地位,坚定不移支持东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不久前,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国人民正满怀信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前行。中国发展将为地区和世界提供更多机遇、注入强劲动力。中国愿同东盟把握大势、排除干扰、同享机遇、共创繁荣,把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落到实处,朝着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迈出新的步伐。

 

对于未来的中国东盟关系,我愿提出5点建议。

 

第一,共建和平家园。没有和平,一切都无从谈起。和平是我们最大的共同利益,也是各国人民最大的共同期盼。我们要做地区和平的建设者和守护者,坚持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携手应对威胁破坏和平的各种负面因素。我们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国际和地区的事大家商量着办。中方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愿同周边邻国长期友好相处,共同维护地区持久和平,绝不寻求霸权,更不会以大欺小。中方支持东盟建设无核武器区的努力,愿尽早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

 

第二,共建安宁家园。新冠肺炎疫情再次证明,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安全的孤岛,普遍安全才是真正的安全。中方愿启动“中国东盟健康之盾”合作倡议:包括再向东盟国家提供1.5亿剂新冠疫苗无偿援助,助力地区国家提高接种率;再向东盟抗疫基金追加500万美元,加大疫苗联合生产和技术转让,开展关键药物研发合作,提升东盟自主保障水平;帮助东盟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本地区还面临各类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挑战,要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深化防务、反恐、海上联合搜救和演练、打击跨国犯罪、灾害管理等领域合作。要共同维护南海稳定,把南海建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第三,共建繁荣家园。我不久前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旨在推动国际社会合力应对挑战,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一倡议契合东盟各国发展需要,可以与《东盟共同体愿景2025》协同增效。中方愿在未来3年再向东盟提供15亿美元发展援助,用于东盟国家抗疫和恢复经济。中方愿同东盟开展国际发展合作,启动协议谈判,支持建立中国-东盟发展知识网络,愿加强减贫领域交流合作,促进均衡包容发展。

 

我们要全面发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作用,尽早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3.0版建设,提升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拓展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领域合作,共建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中国拥有巨大国内市场,将始终向东盟国家开放,愿进口更多东盟国家优质产品,包括在未来5年力争从东盟进口1500亿美元农产品。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同东盟提出的印太展望开展合作。中方愿进一步打造“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欢迎东盟国家参与共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中方将启动科技创新提升计划,向东盟提供1000项先进适用技术,未来5年支持300名东盟青年科学家来华交流。倡议开展数字治理对话,深化数字技术创新应用。

 

第四,共建美丽家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实现永续发展的基础。中方愿同东盟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对话,加强政策沟通和经验分享,对接可持续发展规划。要共同推动区域能源转型,探讨建立清洁能源合作中心,加强可再生能源技术分享。要加强绿色金融和绿色投资合作,为地区低碳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中方愿发起中国东盟农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提高各国农业发展的韧性和可持续性。要增强中国-东盟国家海洋科技联合研发中心活力,构建蓝色经济伙伴关系,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

 

第五,共建友好家园。要倡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用好地区多元文化特色和优势。要积极考虑疫后有序恢复人员往来,继续推进文化、旅游、智库、媒体、妇女等领域交流,使双方民众更加相知、相亲、相融。中国和东盟的未来属于青年,中方愿同东盟加强职业教育、学历互认等合作,增加中国-东盟菁英奖学金名额,开展青年营等活动。明年,我们将相继迎来北京冬奥会和杭州亚运会,中方愿以此为契机,深化同东盟各国的体育交流合作。

 

各位同事!

 

中国古人说:“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让我们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放在心头,把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时代使命扛在肩上,携手前行,接续奋斗,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创更加繁荣美好的地区和世界!

 

来源 | 新华社

监制 | 邓媛

审核 | 田欣

编辑 | 董磊

 

程恩富:回顧與展望——世界社會主義五百年- 中國熱點

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和发展历程已有五百年,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也可以综合理论与实践的特点,浓缩为四种理论和实践模式:空想社会主义及其实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科学社会主义及其实践、(斯大林、毛泽东)计划社会主义及其实践(含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邓小平、习近平)市场社会主义及其实践(含苏联新经济政策)。文章对此作了详略不同的新阐发和评论。

1.webp (5).jpg

10月23日,由山东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山东大学东北亚学院以及上海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合作举办的“第六届中华复兴论坛:世界变局与中国”在线上成功召开。本文根据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陈文玲总经济师在第六届中华复兴论坛上的发言整理和修改而成。现经作者审核授权发布如下,以供研究参考。

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书本里怎能出哲学?马克思主义三个构成部分,基础是社会学,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作斗争,马克思他们看出,空想社会主义者想劝资产阶级发善心,这个办法不行,要依靠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哲学界的缺点是没有搞实际的哲学,而是搞书本的哲学。总要提出新的东西,不然要我们这些干什么?要后人干什么?新东西在实际事物里,要抓实际事物。

线上人数

在线: 144  个访客 和 0 个会员

游览者总计

页面访问数:
28038561

本网站内搜索资讯

免责声明 Disclaimer

Articles, pictures and video posted could be from various sources and we could not ascertain the accuracy of the materials and the contents do not represent the views of ehornbill.com or its employees/workers/helpers/web designer/hosting company as such we are not responsible for the accuracy of the contents. However, if any article is not appropriate please inform us as soon as possible for deletion.

张贴的文章,图片和视频可能来自各种来源,我们无法确定资讯和内容的准确性,其内容也不代表《犀乡资讯网》或其员工/义工/网站设计和有关网站托管公司的观点,因此,我们不会对内容的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但是,如果有任何文章不合适,请尽快通知我们以便进行删除。
本资讯编辑部

Please publish modules in offcanvas pos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