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拉越公开政党与政党政治形成始于廿世纪五十年代末。而六十年代初则是形形色色政党相继出笼的“百家争鸣”年代。1959年6月4日砂拉越第一个公开政党,人民联合党诞生。该党成立后,迅速崛起...... 2000年代初期,数位前左派人士 筹备成立新政党,於2013年8月接获注册局批准,取党名Parti Bumi Kenyalang 肯雅兰全民党。2017-2018年一群非政府组织者和前古晋巴都林当州议员温利山加入领导层。改组后肯雅兰党 高调宣扬寻求独立;积极扩充力量,准备参加来届砂拉越立法议会选举。
于东:略说——砂拉越政党的发展与演变
《东方网》发布于 2021年09月20日 06时00分 八方论见 • 评论: 于东
砂拉越公开政党与政党政治形成始于廿世纪五十年代末。而六十年代初则是形形色色政党相继出笼的“百家争鸣”年代。
1959年6月4日砂拉越第一个公开政党——人民联合党(人联党)诞生。该党成立后,迅速崛起,原因有二:一是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需求,走反帝反殖,争取民族独立运动的左倾路线,深得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二是,1953年砂拉越解放同盟成立后,大力发展学运、工运、农运,为人联党成立储备了基层干部力量和华族群众基础。所以它一诞生,就深入广大基层群众中去,组织发动群众,为人联党的壮大,奠下了牢固的群众基础,促使后来二十年兴盛不衰。
英殖民者对于人联党成立后的迅速发展,甚感不安。因而,即刻谋划而暗中推动亲英(殖民主义者)、保守的种族性政党出笼。其用意,一方面是要制约人联党势力的膨胀;另方面是寻找代理人,在改变统治策略而退入幕后时,以便推上政治舞台(注1)。
1960年4月18日,一个以当年(1946年)支持让渡(将砂拉越交给英国殖民地暑管辖)之马来族领袖班达慕斯达化为首而发起,并拉拢亲英的伊班族酋长——天猛公朱加成立了国家统一党。这个党实际是第一省马来族上层、贵族所控制,伊班族只是一个点缀品罢了。它的主要高层领袖都是当年支持砂拉越成为英国殖民地(支持让渡)者,向来与英殖民者有密切关系。
1961年4月,来自第二省西里沫县的一群伊班知识青年以史蒂芬·加隆宁甘(注2)为首,发起组织以伊班人为基础的多元民族政党——砂拉越国民党而宣告成立。
国民党成立之初,以争取砂拉越自主权为口号,对加入马来西亚持低调观望态度。
1961年12月,一批来自诗巫的马来族上层分子,以端姑武让为首的,发起组织而成立砂拉越国民阵线。这是以马来族、马兰诺族穆斯林为主体的种族性政党。
该党成立后,很快获得一批马来族、马兰诺族回教青年的积极支持和加入,并成为领导核心力量(他们包括阿都拉曼耶谷和泰益玛目。两人分别于1970年和1981年出任砂拉越第三、第四任首席部长)。
1962年7月,国家统一党副主席朱加(伊班酋长)退出该党而成立以第三省为基地的伊班族政党——砂拉越保守党。
此时,砂拉越就出现了五个政党,人联党以华族为基础的左翼多元民族政党;国家统一党和国民阵线是马来族政党,与官方关系甚密切;国民党和保守党是伊班族的政党(国民党有少数华人),但保守党与英方有良好的关系。
1963年2月,由一小撮财力雄厚的华族商人,在殖民当局扶植下成立砂华公会。这个政党代表的是华商上层利益,始终没有基层力量。
这期间,古晋的一些华商过气政客,成立了华巫达党,但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土著党与保守党合并
1966年,两个以马来族、马兰诺族穆斯林为主的国家统一党和国民阵线合并为土著党。形成了当年国民党被黜出联盟政府后的政权掌控者。
1970年7月,联合政府成立时(注3),阿都拉曼耶谷力邀保守党的本固鲁阿博和西门林麦入阁,迫使保守党支持联合政府,而将拉让江流域的伊班族势力收入囊中。
1973年,保守党领导层倾倒于权力“诱惑”与土著党合并为土著保守党(土保党)。从此,该党虽然拥有前保守党的伊班族势力,但随著种族政治的发展,伊班人势力、影响力日渐式微。构筑了以穆斯林为政权主骨干的土保党数十年政治“王朝”,迄立不倒。
1974年,砂华公会在联合政府中已没有代表性,加上此时,人联党已不是先前的左翼政党,本质上已蜕变,因而,砂华在耶谷安排下宣布解散,其成员加入人联党。
上述所有政党,在1970年代后,几乎是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种族性政党,尽管一些政党有少许不同族人,但都是点缀品而已。另方面各政党基本上都是代表其族群上层份子利益,和与其各自利益集团挂钩。许多领袖都热衷于“争权夺利”、“升官发财”或谋一官半职或谋取某种程度的商业利益等等。所谓为人民服务,只是著眼于选票之权宜之计。
1978年数位美里华族青年知识分子,以司徒美堂律师为首,组织团结包括数位伊班知识分子成立标榜社会主义政党一一砂拉越人民阵线,简称砂婆。该党活动了约5年左右,遭遇了诸多困难而于1985年解散。
1983年9月15日,由国民党分裂出来的一批新兴伊班贵族,以廖莫宜为首组成了达雅党;以及后来(2002年)达雅党再分裂为民进党和人民党。然这一切都是由政客们所掌控的权势制衡的游戏罢了,但广大的伊班族群却成了可悲的一群。曾强盛数年的国民党在强权政治、种族与权斗中走向衰弱、边缘化,直至瓦解。
自从砂拉越加入马来西亚后,上述政党都在不同时期里,为了相互利用,而谋取各自利益,组成联盟政府和后来国阵政府。2018年国阵在国选中败选后,为挽回颓势,便“改头换面”为砂拉越政党联盟(政盟或砂盟GPS)。但始终离不开一党坐大和老大一锤定音的“决策”和施政制度。
1970年代后期,诗巫人联党出现年青新贵,为了崛起而取代元老派掌权,爆发了党争。与此同时,泗里街支部也发生内斗,促使鲁勃区州议员张守江律师离开人联党。并联合诗巫被黜者及同情者,在砂拉越成立了民主行动党分部,先后在泗里街、诗巫、古晋等地成立区部。民主行动党经过一、二十年经营后,势力逐渐扩大。因而,卅馀年来,分化了人联党群众力量。
1974年4月,砂拉越州选,国民党为唯一的反对党,虽面对以土保党为首的国阵“重围”,但国民党却“高唱凯歌”,独取18席,震撼政坛,直接威胁国阵统治根基。接著同年10月,党主席黄金明在《内安法令》下被逮捕,至之1977年3月才释放。国民党在主席陷入囹圄时,于1976年被收编,加入国阵,分得一官半职。此时砂州议会出现反对党真空(国阵的三成员党在议会中的议席分别拥有:土保党18席、国民党18席、人联党12席)。
1980年,国民党内部派系在外部势力涉入下,出现两大派系斗争。一派以黄金明为首(力主走多元路线);另一派以廖莫宜为首(走以达雅族为主流的路线)。主席恩达威在权斗中突然于1980年7月辞职,斗争走向表面化。随著争夺主席竞选中,黄金明派击败廖莫宜派。
1983年9月15日,以廖莫宜为首的一批由国民党人分裂出来者组成了达雅党。2002年达雅党和国民党相继再分裂,产生了民主进步党(民进党)和人民党。
拉曼耶谷与泰益公开决裂
1987年州元首阿都拉曼耶谷和首席部长泰益玛目权力斗争白热化而公开决裂,阿都拉曼耶谷辞去元首而发起组织砂民党(砂拉越土著联合党)。该党经过当年“闪电州选” 败北后,逐渐走向没落而解散。
1998年时任首相马哈迪罢黜副首相安华。安华与其支持者成立了公正党。不久被引入砂拉越,然其成员除一部分是马来人外,主要的成员是非穆斯林土著和部分华裔参与组成。
2002年从国民党再次分裂出来者成立了民主进步党。在党争中使国民党惨遭社团注册局吊销注册。无独有偶,达雅党同时期发生两派系权斗,大部分领袖出走而成立人民党。2003年12月达雅党被吊销注册。数年后出现一个新达雅党,但多年来未见有什么活动。
2009年12月,民进党内斗恶化,最后达致2013年主席玛旺和财政张庆信决裂,玛旺败走,去组织力量党(又译为自强党。该党成立后未见有任何活动)。
人民党方面,经几轮权斗,分裂出一派微弱势力去成立工人党。
1990年代中期,曾任州内阁副部长、国民党石隆门区州议员巴道鲁比(比达由籍)被黜出内阁后,另组革新党,代表石隆门等地比达由族一股不小势力。曾先后赢得州议席和玛士加丁区国席。2000年代后屡遭国阵财势重压败选后,加上健康因素而退隐。2010年代中期,一群华裔非政府组织成员加入该党,改组领导层,改党名为民志党。高调宣扬脱离联邦、独立。活跃于砂拉越南区(石隆门、古晋)一带(现正在备战来届州选)。
黄顺舸退出人联党
2011年州议会选举失利后,人民联合党爆发了新一轮权力斗争。斗争的两派系,斗斗停停,停停斗斗,到了2014年,以黄顺舸为首的派系退出人联党,另组联合人民党(联民党),微妙的被接纳为国阵”附属”成员党,黄顺舸却可继续担任州内阁部长。2018年5月第14届国会选举结果,国阵被击败,直接影响了砂拉越国阵地位和声誉。砂拉越国阵改名为砂拉越政党联盟。但这个联盟同样排斥联民党予门外。2019年政盟内三成员党一一人联党、民进党、人民党齐声讨伐联民党吸收其变节党员,引发一番纷争,结果迫黄顺舸辞去部长,结束了多年的附属党地位。之后,联民党改名为全民团结党,大力“招兵买马”,积极备战来届州议会选举,势与砂拉越政党联盟一较高低。
寻求砂拉越独立的肯雅兰全民党
2000年代初期,数位前左派人士 筹备成立新政党,在申请注册约7年后,於2013年8月才接获注册局批准成立,取党名Parti Bumi Kenyalang 肯雅兰全民党(肯雅兰党)。2017-2018年一群非政府组织者和前古晋巴都林当州议员温利山应邀加入,入主领导层。改组后肯雅兰党 高调宣扬寻求独立;积极扩充力量,准备参加来届砂拉越立法议会选举。
综观砂拉越的政党政治总体发展演变,不论是党内党外,充满著派系斗争:有时明争暗夺,有时公开的 “你死我活”相斗。但,政治斗争却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于是乎,一切以利与权而密切挂钩;以利与权为最高准则下,“相互利用,又相互制约”;“相互勾结,又相互排斥”一一这就是砂拉越政党政治斗争的总趁势。
注释:
1、 英殖民者派驻砂拉越的警察政治部主任Tim Hardy回忆录——《The Memoirs of Tim Hardy:Sarawak:Dec.1961-Mar.1968》第148-183页。
2、 1963年由4个亲英政党(国民党、保守党、国民阵线、砂华)组成的联盟取得立法议会控制权。由早前英政府所承诺的,国民党秘书长加隆宁甘任第一届州政府首席部长。1966年6月,由于联盟政府内部矛盾激发,宁甘被革职。
3、 砂拉越于1970年7月举行的第二届州议会选举结果,没有一个政党可单独执政(各党席位:人联党12、国民党12、土著党12、保守党8、砂华3)。后由土著党在巫统支持下而牵头,排除国民党外,各政党组成联合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