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前的1940年4月26日,一场决定晋绥地区西雁北抗日事业成败的反“围剿”战斗,在今山西省朔州境内洪涛山下打响,著名印尼福州籍华侨抗日女英雄、著名集美校友李林(上图)担当大任,在成功地掩护了数百人抗日队伍后,将最后一颗子弹射入自己的颌下,壮烈殉国。
第四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公布
王宝国《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传》名列榜中
周总理郑重嘱咐 中国作协重点扶持 朔州市首项侨务文化重点工程
3月12日,第四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获奖名单正式公布,记述集美校友李林烈士一生的传记作品《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传》名列榜中。
73年前的1940年4月26日,一场决定晋绥地区西雁北抗日事业成败的反“围剿”战斗,在今山西省朔州境内洪涛山下打响,著名华侨抗日女英雄、著名集美校友李林担当大任,在成功地掩护了数百人抗日队伍后,将最后一颗子弹射入自己的颌下,壮烈殉国。
作品主人公李林(上图)童年侨居印度尼西亚,1930年入读集美学校幼师班,继转集美女中,于1933年底毕业。李林在集美读书期间,深受校主精神思想影响,在校即加入集美抗日义勇队,积极参加抗日活动,曾捐献银圆一元。抗战年月,她不远万里由闽南北上雁北(以今山西朔州市为主)参加抗日,长期工作、战斗并牺牲在彼,她是优秀的集美校友,也是优秀的华侨人物。40年前的1973年9月15日,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在山西大同参观时,共同谈到两国各有一位民族女英雄,周总理嘱咐山西省雁北地委领导人:要大力宣传李林,要写出她的传记来。
记女英雄之一生、圆周总理之愿的《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传》获奖的同时,日前已由团结出版社出版长篇本。全书34万字,126幅图片。这是关于李林的最系统最全面的传记,也是朔州市成立23年来首项侨务文化重点工程。
作者王宝国(上图),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山西省报告文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他长期潜心研究李林,卓有成果。2011年度,他的这一选题获得中国作协的重点扶持,并在《中国作家》纪实版2011年第12期以压缩形式全文发表。作品发表后,在国内产生较大反响。
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是为表彰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推动我国传记文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而设立的全国性奖项,是中国传记文学最高荣誉奖。该奖由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主办,每五年评选一届。本届评出获奖作品12部(篇),王宝国是山西省获得此奖第一人。
(石润玲)
链接:第四届中国传记文学优秀作品奖获奖作品评语
《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传》/作者:王宝国
作者真实完整地讲述了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的一生,她从弃婴到华侨,从学生到战士,成长为一名坚毅果敢的抗日英雄,最后为祖国的民族解放事业贡献出年轻的生命。作品情节感人,多线铺陈,脉络清晰,语言清新,善于运用典型事例和典型细节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活动和精神世界。另一引人注目之处是能够为不满25岁传主的短暂一生搜集整理到如此丰富而翔实的系统资料,书外功夫,尤为可贵。
——摘自《中国作家网》
作者通联:
朔州市政府C楼二层外事侨务办公室
0349-2034211
该邮件地址已受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 JavaScript。
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 |
主讲人:王宝国
■1973年9月15日,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来到大同,他们一起谈到两国的两位民族女英雄:法国的贞德,中国的李林。周总理转嘱雁北地委:“要多宣传李林,要写出李林的传记来。” ■李林,出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牺牲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闽南籍印度尼西亚归侨。抗日战争爆发,她坚定地北上抗日,来到大同,在城东南角的小南头村龙王庙工作过51天。在抗战最艰苦的1940年,李林牺牲在今天的朔州市平鲁区与山阴县交界处的荫凉山。 ■同时具有归侨、大学生、女军官三重身份的,据我目前的了解,李林是中国惟一。李林与中外历史上任何一位英雄都有共同之处,又有不同于中外历史上任何一位英雄的独特经历和个性品质。 李林的经历 李林生于民国四年(1915年)11月15日,出生40多天后被生父母弃于福建省漳州芝山的塔口庵,又被养母陈茶收养,并于第三年带她到印度尼西亚,在养父开办的中华学校读了小学。15岁回国,曾先后就读由著名华侨巨子陈嘉庚先生创办的集美学校、杭州女中、上海爱国女中、北平私立民国大学政治经济系。在到北平之前,根据列宁的中文译音,由学名李秀若改名李林。 1936年12月,李林来到抗日前线山西太原。1937年7月20日,在蒋介石走下庐山开始了指挥全国抗日的同一日,李林北越雁门关,直奔前线的前线——大同。 1937年9月11日,日军侵占大同,李林等人撤出,又于9月20日北上平鲁县,于月底转往偏关县。李林在大同小南头组建过120人的农民抗日自卫队,在偏关,经两个多月时间,她又组建了200人之众的偏关抗日游击支队,又称八支队,李林担任政治主任,民间称为政委,是实际上的主要领导。从此,年方21岁的李林成为了当时中国罕有、山西第一的女游击队首领。
1938年4月,李林(上图)率领八支队获准北上战斗。在近四个月真刀真枪的战斗中,李林创造了天成村夺马、夜袭大同长流水等许许多多著名战例,成为名震晋绥的女英雄,在敌友我三方引起轰动,日军称为“顽皮女太君”,悬赏5000元大洋。 其间的6月份,李林部队被改编入八路军120师独立六支队骑兵营,她担任骑兵营教导员。 1938年7月下旬,李林被调地方工作。 1939年3月25日,山西首脑阎锡山组织了在陕西宜川地区秋林镇召开的“晋绥军政民高级干部会议”,史称“秋林会议”。李林受特邀参加了会议。1939年10月25-26日,李林策划并参与指挥了奇袭岱岳之战,成功地粉碎了敌第七次大围剿。 1940年1月21日上午8时,晋西北军政民代表大会开幕,李林出席,并被选为晋西北行署委员。2月1日,刚刚回到雁北的李林,在晋绥边区人民代表大会上选举成立的晋绥边区第11专署,当选专署秘书主任。 1940年4月26日,在敌对我第九次大围剿中,李林为掩护抗日组织与各类培训班近700余人的队伍,提出并主动承担吸引敌火力打掩护的战斗,壮烈牺牲于朔州市的平鲁区与山阴县之间的荫凉山。 李林有三爱——爱文爱武爱民 少时,她“希望着我能够做一个大文学家,我经常读着屠格涅夫的小说……”但随着第三国际的兴起,她的视野里充满着苏俄文学,做文学梦并怀着民族心的李林因之成为革命家。她很欣赏巴金所译屠格涅夫的散文诗《门槛》,她最终像诗中原型人物——刺杀彼得堡总督特烈波夫的俄国女革命家薇拉扎苏里一样,为最崇高的事业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她先后参加了上海一系列学生运动,始终是斗争主角。她写过一篇有名的作文:《读<木兰辞>有感》,文中有一句预示了她的命运的决绝壮烈之语: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这篇作文被老师破例给分105分! 这位激进女生的另一面却是与民众的真情实感。她曾用母亲临终留给她的银元,在上海爱国女中开办了一所晏阳初式平民夜校。 在太原参加国共合作下的山西省军政干部训练班期间,担任中共秘密支部书记的李林诚恳地向晋军军人拜师学习军事,最终练成高强的武艺,还在大同学会了骑马,在偏关城驯服了老红军刘华清送给她的一匹无人敢碰的烈马。 李林有一不怕——不怕牺牲 1937年9月11日撤出大同,组织上的指示是要她们回太原,她在雁门关遇到赵仲池等北上小组,反复要求,随之北上平鲁,进入到最艰险的战斗生涯。在偏关第一战,她曾飞身下马,拣拾起敌人投来的冒烟手榴弹扔还敌阵。1939年10月25日,在她策划并实施的奇袭岱岳之战中,她第一个放弃使用指挥所,身先士卒冲杀于敌据点,最终获得大胜。 1940年4月下旬,日军调兵12000余人,组织了对我第九次大“围剿”,我方1000人队伍被包围于今朔州市平鲁区和山阴县交界处的洪涛山中。4月25日之夜,队伍转移,前部300人的步三营突围而出,以赵仲池为首的领导人所率各类训练班600多人和100余人的边委政卫连,困在天亮时分的东平太村。日军炮火快速合围,700人队伍面对生死存亡的关头,李林提出突围方案:自己带政卫连中的骑兵排向东冲击,吸引敌人的火力,掩护队伍;军事部长姜胜带大队向西南突围。李林一马当先,率领36骑骑兵队冲杀敌阵,使我方大队伍得以突围和得救,她的队伍也突围到安全地带。但李林听到西山仍有稀疏枪炮声,她担心所掩护的队伍还没有全部撤出,就带着已经所余不多的几名骑兵更猛烈地向西边山上冲杀而回,最终身陷重围,身中数弹,在最后时刻,把最后一粒子弹射入自己的颌下。
决死四纵队暂编第一师部分领导人合影,前排中为李林
主讲人简介 王宝国,男,1958年重阳节生,山西省平鲁县人。民革党员。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朔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朔州市三晋文化研究会理事。供职于朔州市平鲁区文联。 自1982年在《北岳》杂志发表小说《二姑家的月饼》之后,累计在《中国作家》《诗刊》《山西文学》等省级以上核心期刊发表文学作品30余万字。出版抗日女英雄李林传记三版,包括正在出版中的《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传》;出版纪实文学《吕日周在朔州》《今古轶谭——平鲁人的故事》《撑船记》;编著的大型地方文史典籍《朔州文化图志》正在出版中。 近年来,为福建电视台、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省直分校等闽晋两省众多单位作了关于女英雄李林的授课和介绍。其中,福建电视台采录的节目在全国省级以上电视台播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