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和平基金會主席陳凱希(上图)指出,馬來西亞三大民族之中,人數比較多的巫裔並不認同華裔的抗日行動,這是割裂歷史而來的偽命題。
陳凱希:看清日軍面目後‧“巫裔二戰也抗日”
(森美蘭‧汝來9月6日訊)
愛國和平基金會主席陳凱希指出,馬來西亞三大民族之中,人數比較多的巫裔並不認同華裔的抗日行動,這是割裂歷史而來的偽命題。
嘉賓放彩色氣球升空飄揚,象徵和平。(圖:星洲日報)
日軍宣傳欺騙巫裔
他補充,其實,在抗日戰爭初期,日本以欺騙宣傳“日本要幫助馬來人取得國家獨立”和“日本人來了要分膠園給馬來人”等,因馬來群眾不滿英國殖民統治,再遭日本蒙蔽,因而情緒受到鼓動。
他表示,到了抗日中期,經一些事實教育下,巫裔族群開始看清日軍面目,到了抗日後期,馬來群眾更積極捐獻農產品給抗日軍。
“在群眾運動的的基礎上,湧現了相當數量的積極分子,其中一部份加入了抗日軍。這些馬來農村也成為抗日游擊區和根據地。因此,在抗日問題上,我們必須公正地看待馬來民族。”
他今日在汝來孝恩園和平紀念公園出席愛國和平基金會與孝恩文化基金會聯辦的紀念抗日衛馬英雄“九一忠魂節”追思大會上,這麼指出。
這項活動主要是喚醒世人珍惜眼前的和平,而今日參與的團體有20多個,合共約500人出席。
主辦當局邀來上議員拿督何國忠主持開幕,赴會華團領袖有愛國和平基金會顧問丹斯里古潤金、中國駐馬大使館代表胡曉秘書、孝恩文化基金會執行長王琛發、鳳凰友好聯誼會主席陳秀英、劇藝研究會主席余金艾、孝恩集團主席拿汀朱林秀琴、雪隆老友聯誼會主席黃隆洲、華總副總會長陳永明、二戰歷史研究會秘書陳松青、21世紀聯誼會副主席彭明祥、華人文化協會副秘書劉崇漢、八打靈南區國會議員許來賢和各州老友聯誼會成員等。
何國忠:不忘歷史警惕後人
何國忠表示,貪婪與慾望可以導致人們喪失理智,不顧一切發動一場弱肉強食的戰爭,大馬經歷日治時期的3年零8個月的抗爭,縱然時間把過去的仇恨漸漸抹去,但歷史必須記錄下來,以警惕後來者。
他強調,忠實記錄和還原本土華社歷史能釐清華人的建國貢獻爭議具有的實際意義,還能讓年輕一代理解和學習先人的血汗史跡,從中體會先賢建國艱辛,並借鑒他們人生經驗來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他認為,愛國和平基金會和民間社團在歷史還原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當年若沒有他們積極支持和響應,在建立紀念碑事件上給予捍衛和堅持,今天就沒有`九一烈士紀念碑’和`九一忠魂節’。”
古潤金:日本當權者應認錯
古潤金也指出,各國在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轉彎抹角,不願直接道歉,這是無賴,在偷換概念,拿戰後的日本人民來作擋箭牌,但大家要的是日本當權者對戰爭狂人和軍國主義惡徒過去所犯下的血腥暴行低頭認錯,痛改前非。
(星洲日報)
– See more at: http://news.sinchew.com.my/node/442142?tid=1#sthash.9ktgjeOS.dpu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