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附录 5
别把群众当阿斗;维护华教不可知法犯法
别把群众当阿斗
我看董总纠纷之四(2015年8月中)
—俞诗东
领导方法之争,何需夺权?
身居砂拉越董联会高职的江先生在一次学生集会上说:“董总纠纷只有领导方法之争,没有夺权之争……”。姑且不论江先生是何派人物,让我们就事论事,看看以下事实。
2014年7月26日,傅振荃提出的“发言人机制”欲控制董总中央(包括主席)的对外发言权,规定主席的对外发言,必须经秘书长同意才可。这是狂妄还是夺权?
所谓“改革派”十八位中委,抵制由合法主席叶新田主持召开的2014年12月7日特大、2015年1月17日的中委会,而信誓旦旦欲出席由秘书长1月6日发函要在1月20日召开的中委会。这是搞分裂还是夺权?
2015年4月14日,叶新田主席根据法庭谕令召开的中委会,有多项决议,包括冻结行政主任孔婉莹职务,并给予七天的解释期。傅振荃一伙仗著人多,擅自召开“紧急中央会议”。保留孔婉莹的职务,并派私人保安“保护”孔婉莹继续上班。这是夺权还是无法无天?
6月10日,傅振荃一伙一不做二不休,不顾法庭还未结案,迫不及待另立中央,“选出”以陈大锦为主席的“新领导”。更不顾董总执照被吊销的危险,把“新领导”名单呈上社团注册局。
这不是夺权,只是“领导方式之争”??
江先生如果不是有意欺骗不知真相的学生,就是有意避开夺权派最大的禁忌。因为他们也知道,夺权是不得人心的。
世界各国历史上不论是成功或失败的夺权者,有哪一位标签自己是“夺权者”?他们始终是打著“捍卫人权”、“捍卫民主”、“捍卫华教”的救世主旗号。
夺权派的告白
8月11日,砂拉越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与砂拉越华校董事联合总会所主催,晋汉省华人社团总会所主办的“董总风波大讲堂”在古晋召开。
被邀请为主讲者之一潘永强先生说:“……教育大蓝图,实际上是为了解决国内教育偏低的情况,却被人扭曲指是对华文教育不利的政策。叶新田本身没有看过教育大蓝图,根本无法判断当中是否存在毁灭母语教育的政策。”
另一位主讲人郑自勉先生说,“关中只是一所私立学校,它要报考统考,仅此而已。对于消灭其他独中,根本是微不足道的力量。”
潘、郑两位先生的两段话,点破了夺权派一年多来为什么要迫不及待夺权的动机。一年多来,夺权派开口闭口都在指责叶新田不民主,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捍卫民主”,“挽救华教”。始终不敢把他们夺权的真正目的公诸于众。现在自以为夺权有望成功,才通过上述两人的嘴里透露出来。
在此感谢潘、郑说出真相,夺权派告诉人们第一,我们应该支持“教育大蓝图”。因为它没有危害华教,第二,必须让关中生考统考。其它后果不必计较,还要为潘先生补充一句。应该不仅叶新田没看过教育大蓝图,整个董总中央委员(包括夺权派)都没看过教育大蓝图.不知受哪一位神仙误导,才使得董总一致反对教育大蓝图(初期)。而且还误导百万群众签名反对教育大蓝图。这么有智慧、又精通教育大蓝图的潘先生,可惜太慢出现了。理应在2013年大蓝图刚面世时,就要登高一呼,公开阐述大蓝图的“好处”,可免华社花了那么多时间、精力和金钱,去反对不应该反对的大蓝图!
至于郑先生,7月31日张守江律师已为他上一堂法律课。可惜他不但没看懂,竟连关中是怎样的一间私立中学也说不清,凭一句“关中只是一所私立学校”竟敢下结论“对于消灭其他独中根本是微不足道的力量”。看来他只是一位没看过1996年教育法令的“学者”。
别把群众当阿斗
夺权派口口声声说,他们是多数。叶新田得不到多数人支持,必须下台。
真的是多数吗?十八位中委中的两位,早在去年十月二十五日,六州联署要求召开特大不果后一个星期,因没得到州董联会授权,擅自参加联署,被当事者州董联会革除代表资格,改由其他人替代。这一更换代表名单,已得到今年三月二十日,法庭判决书中得到承认,说明是合法的。另外两位受委中委,也在三月二十一日,被叶新田主席撤换。
傅派硬把“十八”位中委捆绑一起,纯粹只为达到夺权的目的。如果真正是多数,他们大可在董总章程的范畴内,等到2017年选举,顺理成章的掌控董总,何必落个夺权的败名?
退一步来说,如果真正为华教前途著想,他们大可以“多数”人的优势,把他们的理念来说服“少数”人,最多等到2017年,新的领导也非他们莫属,又何必迫不及待夺权?
一年多来,夺权派使尽一切手段,所做所为,已十分清楚告诉人们,他们的如意算盘是从内部夺权,顺理成章掌控董总,以实现他们的议程。
当这一阴谋遭到叶新田团队反击,而不能得逞时,他们便孤注一掷,不惜毁掉叶新田团队领导的捍卫华文教育的董总,瓜分董总的资产,进而成立由他们掌控的新董总。以达到他们出卖华教利益以及其它不可告人的目的。
董总的唯一使命,是捍卫华文教育的存在与发展。造就董总今天的辉煌,除了历届领导的努力外,也是靠全体华社的支持与信赖。没有数十年来参加统考的三十多万名初三生、二十多万名高三生,没有在籍的八万多名独中生及其家庭的支持,没有上千名老师和行政人员的努力付出,没有广大华社群众出钱出力,哪有今天华教一片天?
自古以来,得民心者得天下。搞政治如此,搞社团如此,搞华教更应如此。谁是谁非?谁对谁错?不是自己说了爽,群众才是最好的审判官。
别以为“人多”,就可以违法违章、为所欲为。为了夺权而不惜毁灭董总,为了夺权不惜摧毁华教利益。却拿著冠冕堂皇的名号自欺欺人。千万别把群众当阿斗,人在做,天在看,你们所做的一切,那是要担负历史罪责的。
维护华教不可知法犯法
(2016年3月9日)
— 鹏翔
南洋商报:八打灵再也27日(2月)讯
董总主席拿督刘利民说,“董教总独中工委会已同意让关中初中三学生报考今年统考,虽然这决定会面对风险,但董总认为值得冒这个风险。”“……希望不会出状况,只要华社与我们同在,我们就不怕。”
董总秘书长傅振荃指当局之后会面对什么问题仍是未知数:很多人当心让关中报考统考,会导致其他60间独中出现问题,我们就看后来主要方针。刘利民指教改很重要“我们会在教改方面作出努力”。……
以上是拿督刘等专访南洋报社时的一段讲话,看了令人心焦、迷惑,写出来供各位华教工作的领导及所有关心华教前途的同道们参考。
维护华教不可冒险,更不可知法犯法
1996年教育法令,明文规定“……统考是60间独中内部考试……。”
拿督刘利民先生说“(注:在法院还未结案之前,恕我省略职称。)……董总认为值得冒这个险……”傅振荃先生也说“……当局(指董总)之后会面对什么问题仍是未知数……”。
风险来自何处?显然拿督刘和傅两位先生都有顾虑让关中生考统考可能是违反1996年教育法的,是冒险的。也听到“很多人”当心让关中生考统考,会导致其它60间独中出现问题……
敢于冒险,不等于有勇气。冒险是赌博心理。这是一场比赌博还不如的“赌博”。
旦凡赌博的人,虽然输赢不定,但必定是抱著输少赢多的动机.输了是一元,赢了可能是5元,十元、甚至一百元。值得博一博。可是董总这场“赌博”又是怎样的?赢了,独中可能增加一间,初三统考生增加约一百位;输了,60间独中可能完蛋,甚至全部完蛋,数万名独中生前途未卜!!看不出这个“险”那里“值得冒”?!
办教育旨在育人子弟,教导孩子们知书达理,遵纪守法,使之成人成才。可是身为华教工作的领导者,既然知道非独中生考统考,可能是犯法的,为什么还要以身试法,知法犯法呢?!
而且这个“赌注”也太不相称,为了一间非独中,把几经辛苦建立起来,仅存的60间独中作赌注,这未免太轻率。太不负责任!
教改能救关中生吗?
拿督刘利民先生指出,“教改很重要,我们会在教改方面作出努力……”。言外之意,似乎只要把独中课程作出改革,使之符合教育部的标准,就可以换取关中生报考统考平安无事。
“教改”果真能救关中生吗?未必!
除非拿督刘利民先生事先已与教育部达成协议。
众所皆知,关中生考统考是在今年十月。据三月一日,庄俊隆先生在拜访星洲日报社时说“……董总在向政府争取统考承认方面,还未有真正的“底线”……”。
如果到今年十月,所谓的教改计划还未完成;或者完成了得不到教育部的认可;更重要的是,没有经过必要的时间、广泛深人研究,由少数人“闭门”(傅振荃先生说:现在董总强调的是做了后再作公布。)“限时”要赶在十月统考前定制的“教改方针”是否符合独中教育的根本利益?仰或只为了适应教育部的要求?不能不令人生疑和担忧。
即使教育部暂时接受了教改方针,也不能代表已废除了1996年教育法令中「关于独中统考为内部考试」的条令。
在上述条文还未废除之前,让非独中生考统考,犯了法,就像是用自己的双手把独中教育命运,放在执政当局的玷板上,面对任何“有心人”宰割的后果!不要再应教总主席王超群先生的名言“生米已煮成熟饭”奈何?悲哀?
一旦犯了法,生米已煮成饭时,不知到那时拿督刘先生、傅先生、庄先生,你们会在哪里?
要实事求是,不能本末倒置
众所皆知,解决关中生报考统考的问题,最好的办法是:“争取教育部修改批文”。第一,力争把以马来语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批文改为以华语作为教学媒介语。第二,修改关中要报考统考的申请批文,把“知道了”改为“可以。不就万事大吉??
明知让非独中生考统考,可能犯法,却抱侥幸心理让关中生考统考。犯了法后说“只要华社与我们同在,我们就不怕”?为什么“就不怕”?是只要华社与我们同在一起,就不会犯法了?还是人多势众,当局不敢“定罪”?
“只要华社与我们同在”可以不怕犯法?不怕冒险?为甚么不要与华社同在,先去问教育部力争修改批文?!
华教面对的当务之急
当前独中华文教育面对的最大危机,在于2013-2015教育大蓝图,(以下简称大蓝图)而不是统考文凭未受政府承认。
大蓝图的终极目标,大蓝图中不利华小,幼小发展的条文不修改,2025年后,独中生来源必将被切割。六十间独中只能沦为历史摆设,或者转授其他语文。
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启蒙教育统一采用马来语为媒介语的不当措施;要解决国小华小统一课本之争。虽然去年底发生国小课本“误送”华小事件被揭穿后,华小的国文课本终于送到,但证明其内容九十巴仙以上与国小语文课本雷同。谁能担保明年的华小国文课本不会再一次被“误送”?甚至一百巴仙统一课本?
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华小四到六年级马来文上课节数不断急刷上升的问题,从2013年每周180分钟,2015年上升至270分钟,2016年则上升至每周300到360分钟。360分钟是个什么概念?换言之,华小上马来语文课时间已占华小上课时间的一半,甚至已超过一半!一旦华小上马来文课时间达到七十五巴仙或以上,华文课只剩一到二节时,华小还能称之为华小吗?
作为华文教育最高领导机构一董总,不会认为没有责任去解决上述事项。不会认为那只是属于教总或华小董联会的责任吧?
华小和独中,是唇齿相依,唇亡齿寒的关系。保护华小不变质,是保护华文教育的根,绝不能掉以轻心。要确保华文独中源远流长。首先要确保华小不变质。
怎样才能确保华小不变质呢?
在逆境中捍卫华教要有勇气和付出
六十年前,马来亚联邦政府颁布单元文化教育法令,只有林连玉、陆庭瑜、沈慕羽、林晃升等几位老前辈顶天立地,敢于抗争,不惜个人公民权被剥夺,不惜坐牢,不惜出钱出力,坚持不懈开创华教基业。
二0一三年,执政当局加速推行单元文化教育政策,为了反对并要求修改“教育大蓝图”中不利母语教育的条文当时的董总领导叶新田博士等顶住内外势力的干扰破坏,成功发动百万签名运动。为的是表达华社维护母语教育的心愿。而无怨无悔面对个人尊严受打击,坦然面对因而换来的无休止的官司。
华社要办的华文教育必须是受国家赋予“每个公民有接受母语教育的宪法”保障,并坚守1996年教育法令所认可的华文教育,而不是只受单元文化教育“承认”的华文教育。
要在逆境中捍卫华教利益是要有勇气和无私付出的气魄和精神。
编者注:以上数编都曾在星洲日报刊登过。